[1] 桂江丰,马力,姜卫平,等.中国人口城镇化战略研究[J].人口研究,2012,36(3):3-13. [2] 李爱民. 中国半城镇化研究[J].人口研究,2013,37(4):80-91. [3] 李明秋,郎学彬.城市化质量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软科学,2010(12):182-186. [4] 张贡生,罗登义.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设计[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4):32-36. [5]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等.东北地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协调性研究[J].地理科学,2012,32(4):450-457. [6] 张明斗. 中国“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的耦合性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3):14-20. [7] 宋建波,武春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中国软科学,2010(2):78-87. [8] 刘艳艳,王少剑.珠三角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交互胁迫关系及耦合协调度[J].人文地理,2015,30(3):64-71. [9]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等.湖北“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及其层级结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10):1172-1179. [10] 蒋晓娟,王月菊,陈兴鹏,等.中国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城市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5):63-71. [11] 曹利军,王华东.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理与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8(5):80-86. [12] 孙爱军,吴钧,刘国光,等.交通与城市化的耦合度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城市交通,2007(2):42-46. [13] 尚雪英. 兰州市旅游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8(1):100-106,128. [14] 胡晶晶,倪泽楷.贵州省人口、经济、空间、生活城市化耦合协调性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7(7):155-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