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明,李树志.废弃煤矿资源再利用及生态修复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矿山测量,2016,44(3):70-72,127. [2] 袁亮,姜耀东,王凯,等.我国关闭/废弃矿井资源精准开发利用的科学思考[J].煤炭学报,2018,43(1):14-20. [3] 郭平业,王蒙,孙晓明,等.废弃矿井地下空间反季节循环储能研究[J].煤炭学报,2022,47(6):2193-2206. [4] 袁亮,杨科.再论废弃矿井利用面临的科学问题与对策[J].煤炭学报,2021,46(1):16-24. [5] 谢和平,高明忠,高峰,等.关停矿井转型升级战略构想与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17,42(6):1355-1365. [6] 杨函,连碧鹏,史建儒,等.“双碳”目标下煤矿采空区(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再利用的政策研究[J].中国矿业,2022,31(3):37-41. [7] 王争,李国富,周显俊,等.山西省废弃矿井煤层气地面钻井开发关键问题与对策[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1,49(4):86-95. [8] 吴金焱. 荷兰海尔伦市废弃煤矿矿井水地热能开发利用工程实践[J].中国煤炭,2020,46(1):94-98. [9] 浦海,卞正富,张吉雄,等.一种废弃矿井地热资源再利用系统研究[J].煤炭学报,2021,46(2):677-687. [10] 谢友泉,高辉,苏志国,等.废弃矿井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J].太阳能,2020(10):13-18. [11] 郝天轩,赵立桢.废弃煤矿瓦斯资源信息管理云平台研发[J].矿业安全与环保,2022,49(1):77-83,89. [12] 牛文进,王璐,柳研青.基于废弃矿井的空气压缩蓄能电站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9(22):186. [13] 韩杨,张小珩,汪胜和,等.废弃矿井抽水蓄能多场景利用可行性及技术经济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1):210-213. [14] 付贵祥,张小刚.利用废弃矿井设施水力蓄能发电的设想[J].煤矿机电,2000(3):25-26. [15] 何涛,王传礼,高博,等.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电站基础建设装备关键问题及对策[J].科技导报,2021,39(13):59-65. [16] 吕勃翰. 从环境法角度看废弃矿井空间再利用[J].能源与节能,2020(12):91-93. [17] 韩运,刘钦节,吴犇牛,等.废弃矿井地下空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1,49(4):79-85. [18] 刘钦节,王金江,杨科,等.关闭/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精准开发利用模式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21,49(4):71-78. [19] 潘园飞. 废弃矿井基本特征及旅游生态景观重建模式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46(5):140-144. [20] 汪秋菊,刘宇.废弃矿区旅游开发条件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13):29-32. [21] 骆世明. 生态农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22,43(4):1-9. [22] 胡江华. 铜绿山铜铁矿床水文地质特征[J].中国矿山工程,2006(1):5-8. [23] 袁杰,许明芳,柯凡,等.黄石市近60年气候变化事实[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5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集[C].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17. [24] 刘立新,周凌晞,张晓春,等.我国4个国家级本底站大气CO2浓度变化特征[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9,39(2):222-228. [25] 张其德.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下)[J].植物杂志,1999(5):38-39. [26] 樊晓雅,初燕芳,袁玉麟.LED灯在植物工厂中的应用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J].乡村科技,2020,11(29):107-109. [27] GB5009.2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多元素的测定[S]. [28] 李蔚,李新旭,雷喜红,等.不同季节水培生菜适宜定植密度的研究[J].蔬菜,2020(10):57-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