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蒋和平,王大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方向[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2):13-18. [2] 胡琼,吴文斌,宋茜,等.农作物种植结构遥感提取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0):1900-1914. [3] BANTIDER A, HURNI H, ZELEKE G.Responses of rural households to the impacts of population and land-use changes along the Eastern Escarpment of Wello,Ethiopia[J]. Norsk Geografisk Tidsskrift-Norwegian journal of geography,2011,65(1):42-53. [4] 唐惠燕. 基于GIS江苏种植结构演变研究(1949—2011)[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5] 黄伟. 农地流转中的非农化与非粮化风险及其规避[J].当代经济管理,2014,36(8):39-43. [6] 董晓霞. 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环北京地区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8(1):10-17. [7] 丁泽. 经济新常态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多重困境及路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17(10):55-59,78. [8] 刘珍环,唐鹏钦,范玲玲,等.1980—2010年东北地区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21):4107-4119. [9] 蒋凌霄,安悦,谭雪兰,等.近30年来长株潭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及优化对策[J].经济地理,2020,40(1):173-180. [10] 茶明星,汪小钦,李娅丽,等.基于遥感数据的新疆开—孔河流域农业区种植结构提取[J].干旱区研究,2020,37(2):532-540. [11] 梁书民. 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及演化的空间分布和原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29-34. [12] 吴文斌,杨鹏,李正国,等.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研究进展评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1):12-20. [13] 张玥,陈永平,刘颖婧,等.影响江苏的寒潮时空分布及气候变化特征[J].江西农业学报,2017,29(11):111-117. [14] 夏春胜. 担当保障粮食安全重任[J].中国粮食经济,2019(12):22-25. [15] 刘珍环,杨鹏,吴文斌,等.近30年中国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16,71(5):840-851. [16] 闫建伟. 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非粮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9):58-63. [17] 陈新,袁星星,崔晓艳,等.江苏省大豆生产发展布局与未来发展方向[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8):5-7. [18] 蒋和平,尧珏,蒋黎.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J].经济学家,2020(1):110-118. [19] 张红富,周生路,吴绍华,等.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2):319-327. [20] 郑飞,孔令杰,刘瑞响,等.江苏省玉米新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及应用前景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42-45. [21] 孔祥斌. 耕地“非粮化”问题、成因及对策[J].中国土地,2020(11):17-19. [22] 赵晓峰,刘子扬.“非粮化”还是“趋粮化”:农地经营基本趋势辨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0(6):78-87. [23] 张丁,万蕾.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4年的15省(区)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07(2):24-34. [24] 艾玉春,董月,汪吉东,等.水稻产量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运筹应对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2015,31(3):558-563. [25] 陈雅子,申双和.江苏省水稻高温热害保险的天气指数研制[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0):461-464. [26] 周晓兰,高庆九,邓自旺,等.江苏气温长期变化趋势及年代际变化空间差异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2):196-202. [27] 朱珠,陶福禄,娄运生.1980—2009年江苏省气温变化特征及水稻高温热害变化规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31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