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伟,张西岭.长江流域棉花生产现状及“十三五”发展建议[J]. 中国棉花,2016,43(1):3-7. [2] 董合忠,毛树春,张旺锋,等.棉花优化成铃栽培理论及其新发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3):441-451. [3] 付永红,黄梅芳,闫显会,等.鄂北棉区麦后直播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关键栽培技术[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3):63-64. [4] 徐道青,庞兴保,郑曙峰,等.长江流域棉花轻简高效种植技术探讨[J]. 中国棉花,2019,46(8):1-3,12. [5] 余德谦. 鄂棉13号夏播产量形成规律[J]. 湖北农业科学,1993(5):5-11. [6] 张家付. 棉花不同开花期和结铃部位对铃重、铃期及纤维品质的影响[J]. 西南农学院学报,1985(1):28-36. [7] 蒋国柱,邓绍华,潘晓康,等.棉花优质高产最佳结铃模式及其调节技术[J]. 中国棉花,1987,14(5):25-27. [8] 棉花结铃模式调节研究协作组.棉花优质高产结铃模式调节及配套技术[J]. 中国棉花,1991,18(4):19-20. [9] 何杏姣,别墅,唐仕芳,等.移栽地膜棉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的研究[J]. 中国棉花,2001,28(4):24-26. [10] 林付根,朱永歌,陈还堂,等.麦后移栽棉成铃动态分析[J]. 中国棉花, 1995(8):2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