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汪松, 解炎.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第一卷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邢震,张启翔,次仁.西藏大花黄牡丹生境概况初步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 2007(4):250-253. [3] 杨小林, 罗健, 鲍隆友.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6, 26(6):6-9. [4] 成仿云,李嘉珏,陈德忠.中国野生牡丹自然繁殖特性研究[J].园艺学报,1997,24(2):180-184. [5] 仇云云,张蕾,倪圣武,等.大花黄牡丹种子萌发相关特性及生根技术的初步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6,51(6):58-63. [6] 赵仕虎,秦临喜, 王琳, 等.西藏大花黄牡丹繁殖方法初步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07,11(9):43-44. [7] 王玉珍. 现代植物组织培养原理及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7. [8] 曾端香,尹伟伦,赵孝庆,等. 牡丹繁殖技术[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3):90-95. [9] 张少伟,李桂荣,周秀梅,等.牡丹‘璎珞宝珠’不定芽增殖及生根诱导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5):44-48. [10] 梁明骅,曾雯雯,陆耀.植物组织培养污染成因分析及防控措施[J].农业与技术,2020,40(16):46-47. [11] 陈玉生,梁秋月,洪向平.植物组织培养污染防治措施[J].广东农业科学,2008(1):28-29. [12] 吴进东,尹亚楠. 6-BA对霍山石斛生长及品质的调控效应[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42(6):63-67. [13] 孟新亚,王政,何松林,等. 不同NAA和6-BA对牡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8,40(2):330-338. [14] 张凌云, 孙娟, 刘艳秋. NAA、6-BA 和 KT 对烟草叶片不定芽和不定根分化的影响[J].生物学通报,2019,54(3):5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