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谭勇,徐文海,韩啸,等.新时代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以长沙梅溪湖国际新城为例[J].经济地理,2018,38(9):200-205. [2] 龙花楼. 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整理[J].地理科学进展,2003,22(2):133-140. [3] 龙花楼,陈坤秋.基于土地系统科学的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J].地理学报,2021,76(2):295-309. [4] 徐成龙,庄贵阳.新型城镇化下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解析与差异化特征探讨[J].生态经济,2021,37(1):77-82. [5] 张晓芳. 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分析与评价——基于长江中游地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 38(4):62-68. [6] 张嘉宁,王继军.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流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2):142-146. [7] 曲敏,闫弘文,许燕霞,等.新泰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征及经济效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212-5214. [8] 吕晓芳,张镱锂,申元村.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经济效益分析——以盐池县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3):132-138. [9] 胡廷兰,杨志峰.农用土地整理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5):275-280. [10] 毕国华,杨庆媛.中国土地利用效益的时空特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6):97-103. [11] 廖佶慧,彭贤伟,王权,等.海峡西岸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1,30(3):556-566. [12] 李冠英,张建新,刘培学,等.南京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1):130-134. [13] 刘超,罗建美,霍永伟,等.陕西省县域土地利用效益与城镇化的时空变化及协调性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20,27(3):320-327,335. [14] 胡巧莲,杨君,邵劲松,等.田园综合体建设初期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以鲁家村为例[J].浙江农业学报,2020,32(8):1485-1492. [15] 陈柔珊,王枫.低碳生态城市视角下珠三角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障碍诊断[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2):351-359. [16] 唐永超,王成新,王瑞莉,等.基于精明发展的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研究——以济南市主城区为例[J].人文地理,2020,35(4):91-98. [17] 姚士谋,张平宇,余成,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014,34(6):641-647. [18] 韦善豪,覃照素.广西沿海地区城镇空间格局及演化规律[J].经济地理,2006,26(S1):256-261. [19] 潘竟虎,刘莹.甘肃省城镇化综合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J].人口与发展,2012,18(2):40-47. [20] 郭凯峰,苏涵.云南省城镇化发展特征、路径及对策研究[J].规划师,2011,27(12):95-100. [21] 申茂向,祝华军,田志宏.推进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互动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5,21(6):4-9. [22] 周正柱,王俊龙.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0,36(22):113-116. [23] 辛宝英. 城乡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现路径与推进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20,34(5):117-122. [24] 包双叶. 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J].求实,2014,56(8):59-63. [25] 李瑶,安树伟.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城市与环境研究,2019,6(1):31-48. [26] 蔡兴. 教育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9,35(1):35-45. [27] 姜亚俊,慈福义,史佳璐,等.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21,37(5):106-112. [28] 周亮,车磊,孙东琪.中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9,39(6):97-107. [29] 王英伟,邹水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9,35(9):56-61. [30] 王磊,王琰琰,张宇.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以环渤海地区27个城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7,33(5):25-28,74. [31] 仉振宇,朱记伟,解建仓,等.西安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J].水土保持研究,2020,27(4):308-316. [32] 孙青,张晓青,尹向来.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协调关系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41(4):16-25. [33] 吴瑶.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34] 史坤博,杨永春,张伟芳,等.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武威市凉州区为例[J].干旱区研究,2016,33(3):655-663. [35] 左乃先,白永平,左京平,等.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陕甘宁27个城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5,22(6):267-272,278. [36] 刘雨,朱晓伟,刘凯,等.山东省土地开发度与利用效益的时空耦合协调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21,37(2):165-175. [37] 罗介均,成官文,魏荣荣,等.柳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0,30(1):154-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