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B/T 28407—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S]. [2] 赵玉领, 王巍. 耕地分等定级现状及改进建议[J]. 中国土地, 2019(2):12-14. [3] 牛建中, 薄江宏, 张文琴. 基于新形势下的耕地质量分等定级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8,35(4):116-122. [4] 吴冠华, 吴克宁, 于兵, 等. 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比较研究——以德惠市为例[J]. 土壤通报, 2019,50(4):786-793. [5] 吴克宁,赵瑞,赵华甫. 对当前我国耕地质量调查评价的思考[J].中国土地, 2018(3):19-20. [6] GB/T 28405—2012,农用地定级规程[S]. [7] GB/T 33469—2016,耕地质量等级[S]. [8] 陈丹怡. 基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方法探究[J]. 南方农业, 2018,12(32):180-182. [9] 陈学砧,高星,赵华甫.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2):405-410. [10] 马能.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评价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18. [11] 宋戈,刘燕妮,张文琦, 等. 基于可改良限制因子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潜力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19,35(14):261-269. [12] 刘佳皓,王艳慧. 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等别的影响分析——以元氏县苏阳乡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7):61-66. [13] 刘欢,吴克宁,宋文,等. 耕地质量定级方法改进研究:以农安县为例[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4(3):315-320. [14] 王淇韬,孔祥斌,郧文聚,等. 新时期耕地质量定级方法研究及应用——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18,32(8):59-66. [15] 赵瑞,吴克宁,陈甜倩. 面向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优化[J]. 生态学杂志, 2019,38(8):2433-2441. [16] 匡丽花,叶英聪,赵小敏,等. 基于农用地分等修正的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7):198-205. [17] 芦艳艳, 樊雷, 刘桢. 基于土地利用系数修正的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评价——以河南省延津县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37(5):147-151. [18] 宋艳华,王令超, 杨喜会. 土地整治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改进研究——以禹州市为例[J]. 河南科学, 2017,35(11):1790-1796. [19] 尹利娜,樊雷. 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方法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24(21):84-86. [20] 叶明亮,朱福斌,王星月,等. 县域尺度下安徽省耕地质量定级研究——以金安区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8(6):29-34. [21] 朱福斌,翁良培,叶明亮, 等. 霍邱县耕地质量定级研究[J]. 黄山学院学报, 2019,21(5):55-60. [22] 陈维治,王海燕,冯莉莉. 长江中下游平原区耕地质量定级方法应用比较研究——基于扬州市江都区的实证[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29):33-40. [23] 陆春锋, 李爱军, 周生路. 修正法农用地定级方法探讨及与因素法比较——以宜兴市为例[J]. 土壤, 2005(2):176-181. [24] 马仁会, 李小波, 李强, 等. 农用地定级因素法与修正法比较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6):277-281. [25] 卫新东, 员学锋, 张转, 等. 基于因素法和修正法的农用地综合定级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2009,16(4):239-243. [26] 徐天云, 黄羽, 曹天邦, 等. 耕地质量定级试点技术探究——以泰兴市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46(36):1-5. [27] 郭岚. 利用GIS进行耕地质量评等定级方法的探讨[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24(5):476-478. [28] 和春兰, 宗莎, 赵筱青. 基于GIS的县域耕地定级方法实证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1,23(1):18-23. [29] 胡多才. 基于GIS技术的农用地定级及应用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 2011. [30] 齐鲁, 李淑杰, 曹竞文, 等. 基于GIS和修正法的耕地定级研究:以图们市为例[J]. 世界地质, 2019,38(3):858-866. [31] 王君萍, 黄功文. 基于GIS的镇巴县耕地质量分等定级[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38(2):137-140. [32] 文虎,易正炳,王新军,等.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研究——以新疆五家渠垦区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186-192. [33] 张楚楚,翁良培,孟源思,等. 基于GIS的山地耕地质量定级研究——以霍山县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3):11-16. [34] 赵璐,郑新奇. 基于GIS和分等成果的县域内农用地定级方法研究——以山东省平阴县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4):145-148. [35] 李小刚, 马友华, 张益, 等. 基于模糊评价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对比研究——以淮北平原凤台县为例[J]. 土壤通报, 2015,46(4):816-822. [36] 张朝晖, 聂艳, 马泽玥. 基于BP神经网络法的耕地质量定级评价——以襄阳市城区为例[J]. 中国农业信息, 2019,31(2):72-83. [37] 聂艳, 周勇, 于婧, 等. 基于GIS和模糊物元分析法的农用地定级评价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20(5):297-300. [38] 王淇韬, 孔祥斌, 辛芸娜, 等. 基于利用效率限制的县域耕地质量定级方法研究:以河北省平山县为例[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54(3):292-299. [39] 刘嘉俊, 蒋国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农耕地分等定级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28(2):95-98. [40] 张蕾娜, 刘晓燕. 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4):8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