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宁志怨,钱小强,伊兴凯,等.氨基酸水溶肥对促进草莓产量、品质及生长特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2):2565-2567. [2] 裘劼人,柴伟国,童建新,等.质谱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草莓雌蕊蛋白提取方法优化[J].浙江农业学报,2020,32(12):2186-2191. [3] 吕文远,张丽勍,高清华,等.‘红颜’草莓中果糖激酶基因FaFRK3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20,36(6):1-5. [4] 裴冬丽,朱晓琴,叶芬,等.河南商丘草莓青霉病病原菌的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9,46(6):1375-1376. [5] 赵磊,魏肖楠,王步云,等.环保型杀菌剂防治大棚草莓白粉病的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20,40(8):75-77. [6] 张国珍,钟珊.草莓灰霉病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8,44(2):1-10. [7] 王步云,乔岩,张涛,等.北京地区草莓炭疽病病原鉴定及生物防治药剂筛选[J].河南农业科学,2019,48(4):88-92. [8] 王学峰,谷春艳,苏贤岩,等.几种生防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防效[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214-215. [9] 张雪,张志宏,刘月学,等.木霉菌剂提高‘红颜’草莓炭疽病抗性的效应[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8):153-156. [10] 黄洁雪,王晓琳,邬劼,等.添加有机物料的微生物生防制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20,36(5):802-810. [11] 彭燕,冯清拔,伍书钦.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试验[J].热带农业科学,2016,36(11):87-90. [12] 李萌茵,姜晓君,朱小涛,等.木霉菌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12):81-83. [13] 赵娟,贾卫国,刘伟成,等.草莓灰霉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及活性测定[J].北方园艺,2018(4):59-65. [14] 朱振家,杨瑞,秦宝,等.3种诱导剂单独和联合使用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比较[J].生物化工,2020,6(6):72-74. [15] 王帅宇,王俊侠,李锦,等.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新型药剂筛选[J].中国植保导刊,2020,40(10):93-94,101. [16] 王梦园,杜延全,蔡威威,等.复合菌剂防治草莓根腐病的效果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0,22(6):100-110.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18] 李德全,钱亚明,周鸣鸣,等. 海洋细菌NH-8防治草莓灰霉病机理及其抗菌物质分析[J].植物保护学报,2016,43(2):215-221. [19] 刘永春,张红玲.腈苯唑与氟啶胺混剂防治草莓白粉病和灰霉病[J].农药,2017,56(5):374-376. [20] 刘艳萍,王思威,王潇楠,等.龙眼中吡唑醚菌酯及其代谢物BF-500-3残留分析[J].农药学学报,2020,22(5):864-868. [21] 王禹佳,武佶,李享,等.发根农杆菌与绿色木霉对玉米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5):112-117. [22] 丛国强,尹成林,何邦令,等.水分胁迫下内生真菌球毛壳ND35对冬小麦苗期生长和抗旱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35(18):6120-6128. [23] 赵玳琳,陶刚,卯婷婷,等.微生物制剂对草莓重要真菌病害的作用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35(3):456-462. [24] 刘高峰,张明宇,黄光辉,等.石灰氮与生物菌剂配施对烟草根际微生物群落及防控青枯病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20,54(5):748-754. [25] 石磊,王军,陈云,等.滴施生物菌剂对西红柿生长、品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20,33(3):584-589. [26] 邓杰,李芳,古丽君,等.不同土壤pH下AM真菌对苜蓿苗期生长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36(11):2854-2862. [27] 仲光绪,陈伟,束怀瑞.菌剂和有机质处理对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果树,2019(5):20-24. [28] 王文桥,马平,韩秀英,等.生物源杀菌剂与化学杀菌剂协调防控黄瓜病害[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27(1):104-109,49. [29] 李苗苗,王晓强,王东坤,等.生防菌复配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20,41(2):3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