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健元,常亚轻.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了吗?——基于经济与服务的双重考察[J].社会保障评论,2020,4(2):131-145. [2] 杜鹏. 回顾与展望:中国老人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团结出版社, 2015.2-4. [3] 王铄.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9(12):60-61. [4] 刘妮娜. 农村互助型社会养老:中国特色与发展路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1):121-131. [5] 费孝通. 乡土中国[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26. [6] 任杰慧. 把“无缘”变“有缘”:中国农村养老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7):7-15. [7] 袁同成. “义庄”:创建现代农村家族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重要参鉴——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理论导刊,2009(4):19-21. [8] 张云英,张紫薇.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历史嬗变与现实审思[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4):34-38. [9] 王伟进. 互助养老的模式类型与现实困境[J].行政管理改革,2015(10):63-68. [10] 赵志强,杨青. 制度嵌入性视角下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J].农村经济,2013(1):89-93. [11] 曲绍旭.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制度发展路径的优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0(1):55-60. [12] 钟仁耀,王建云,张继元. 我国农村互助养老的制度化演进及完善[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22-31. [13] 赵志强.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困境与策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0(1):72-75. [14] 许国梁. 农村养老资源的供给研究——基于福利多元主义视角[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10):25-29. [15] 赵曼丽. 从协同到共生: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理论构建与超越[J].江海学刊,2013(3):213-218,239. [16] AHMADJIAN V,PARACER S.Symbiosis:An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association[M]. Hanover: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1986.1-10. [17] 袁纯清. 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7. [18] 胡守钧. 社会共生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5-18. [19] 刘志辉,沈亚平.共生理论及其在公共管理学科的适用性研究[J].理论月刊,2016(11):154-159. [20] 王赛男,滕玉成.农村新型社区公共品协同供给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分析[J].农村经济,2018(1):28-33. [21] 王飞鹏,白卫国. 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可及性研究——基于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农村调研数据[J].人口与经济,2017(4):54-62. [22] 程大涛. 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集群组织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 [23] 刘志辉. 政府与社会组织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构建——基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角的分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19(3):16-23. [24] 今日徐州. 睢宁胡集村这种“互助式养老模式”,真不错![EB/OL].http://cmstop.cms.cnxz.com.cn/p/2146281.html,2021-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