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玉环. 非洲紫罗兰的快速繁殖法[J].西南园艺,2004(5):46. [2] 邱志敬,邹纯清,谭小龙,等.苦苣苔科植物的扦插繁育研究[J].北方园艺,2015(11):60-65. [3] 李莺,张玉姣,瞿亚梅,等.非洲紫罗兰花梗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J].陕西农业科学,2019,65(10):37-39,51. [4] 吕德任,任军方,符瑞侃,等.非洲紫罗兰离体叶片不定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J].绿色科技,2018(23):77-79. [5] 魏宇. 两个非洲紫罗兰品种的叶片离体化学诱变及离体再生体系优化研究[D].四川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7. [6] 岑忠用,苏江,谢彦军,等.不同培养基对非洲紫罗兰组培苗生长及生根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13):122-124. [7] 闫海霞,黄昌艳,关世凯,等. 5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的叶插繁殖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20-26. [8] 温放,张启翔. 5种唇柱苣苔属植物叶插繁殖方式研究[J]. 北方园艺,2007(12):103-105. [9] 温放. 广西苦苣苔科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引种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10] 艾春晓,罗乐,张启翔,等. 4种报春苣苔属植物叶插繁殖技术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6):43-46. [11] 唐文秀,黄仕训,隗红燕,等. 石灰岩植物桂林唇柱苣苔叶插繁殖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9,22(5):1395-1399. [12] 邓涛,何永艳,周太久,等.外源IBA对5种苦苣苔科植物扦插繁殖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 2013, 31(3):6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