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6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1-25
    乡村产业
    中国物流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吕微, 巩玲俐
    2022, 61(2):  5-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01
    摘要 ( 495 )   PDF (1458KB) ( 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法对中国2005—2019年的物流发展与农业产业化指标下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物流指标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贡献作用的大小存在差异。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可以通过提高物流效率、增加物流需求、增加物流固定投资等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新时期从“量”走向“质”——关于福建省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王丹, 徐学荣
    2022, 61(2):  10-1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02
    摘要 ( 482 )   PDF (1426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特色农业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引擎,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交汇点上,调整特色农业发展策略,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是其在2020—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新阶段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福建省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质量追赶的必然选择。在调研基础上,总结福建省特色农业发展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特色农业发展的要求,研究提出新时期福建省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并从优化产业布局、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进产业融合、重视农业科技、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品牌建设和实施开放战略7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福建省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县域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罗田县为例
    王莉莎, 樊帆
    2022, 61(2):  15-1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03
    摘要 ( 674 )   PDF (1416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湖北省罗田县农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劣的问题。在农村农民方面, 已经出现了绿色发展不够、绿色GDP占比较低、人居居住环境脏乱差以及农民相对贫困的问题。针对湖北省罗田县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交通不便带来的绿色发展成本过高、教育程度不高致使人才的流失以及乡村传统落后的生活生产方式的问题仍然存在,以此提出提高交通通达度持续推广罗田县特色农产品、大量引进人才发展经济以及提高农民素质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等对策。通过研究县域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激发罗田县乡村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与活力。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句容市茅山镇两个典型村庄的比较
    桑乐凡, 冯建喜
    2022, 61(2):  19-2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04
    摘要 ( 547 )   PDF (2169KB)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乡村振兴战略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备受关注,2020年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成。 2021年作为新目标的新起点,找准发展模式是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条件之一。通过对句容市茅山镇李塔村、丁庄2个典型村庄的比较分析,结合已有文献研究、现场调查研究,从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方式、产业驱动力等方面对农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有组织、有规模的现代化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乡村的振兴,农业科技促进农业发展,内生驱动力带动的乡村发展更为持久。不同乡村特质不同,需要通过科学的判断对其发展进行指导,在新的发展阶段精准施策,挖掘村庄独特的发展魅力。
    乡村旅游
    “三生”维度下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发展效应研究
    席瑶
    2022, 61(2):  24-2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05
    摘要 ( 456 )   PDF (1547KB) ( 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乡村旅游聚集区的“三生”效应,通过马尔科夫模型、回归分析模型及层次分析方法,分别实现建构乡村旅游聚集区影响能力的时空变化预测模型、格局变化分析模型和影响效应评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效应评测。结果表明,2008—2020年,乡村旅游聚集区的发展为乡村带来38.63%的生产效益及15.82%的生活效益,但却损耗了5.71%的生态效益。经过驱动力控制设计,预测未来10年间将会实现34.25%的生态效益。
    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协调性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郭显鹏, 黄应绘
    2022, 61(2):  29-3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06
    摘要 ( 521 )   PDF (1493KB)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构建综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3—2019年重庆市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协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系统综合水平呈现明显上升态势,而三系统间耦合协调历程为濒临失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其中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性最好,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耦合协调性次之,生态农业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性最差。
    旅游扶贫开发对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改善效果
    褚玉杰, 谢旭莲, 张一伊
    2022, 61(2):  35-3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07
    摘要 ( 458 )   PDF (1464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对秦巴山连片特困区内3个处于不同旅游扶贫开发阶段村落的比较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在实施旅游扶贫开发后,农村人口空心化改善的效果及其特征。结果表明,旅游扶贫开发对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改善并非必然,而是具有多元性和动态性,且受制于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和旅游发展阶段;同时,这一改善效果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和季节性,在空间上呈现出由村落旅游核心区到次核心区再到边缘区逐渐减弱的特点。
    中国西北地区花果文化旅游节研究
    杨尚英, 瞿倩
    2022, 61(2):  40-4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08
    摘要 ( 415 )   PDF (1422KB) ( 2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中国西北地区花果文化旅游节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各省区官方媒体对举办节日活动的报道,并对其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同时对该区域花果文化旅游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以期促进花果旅游的发展,增加这些地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英山县旅游扶贫脱贫成果满意度分析
    周思齐, 王兆夺
    2022, 61(2):  45-4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09
    摘要 ( 432 )   PDF (1411KB) ( 3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英山县居民对旅游扶贫产业脱贫成果满意度的感知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县内具有示范性的景区所在村的村民展开问卷调查,并分析英山县居民对前期开展旅游扶贫带来的脱贫成果效益的满意度情况及其差异性特征。结果表明,旅游扶贫带来的效益主要来自经济效益、社会文化和环境效益3个方面;性别、家庭结构、收入来源和家庭收入等社会学特征对村民关于脱贫成果效益感知差异存在较大影响。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商洛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雷娜, 任楠, 张红霞
    2022, 61(2):  49-5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10
    摘要 ( 396 )   PDF (1445KB) ( 1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实地调研和组织专家交流等方式,在专家的反馈意见和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从地理区位、产品特色、创意理念、市场需求、政府决策、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构建6个准则层,建立25个评价因素层构成商洛市休闲农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商洛市休闲农业的发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商洛市休闲农业发展好的隶属度为0.359 8,发展较好的隶属度为0.359 3。评价结果较为全面、客观,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商洛市休闲农业发展整体呈良好趋势。同时,提出了常态化推进商洛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精准扶贫视域下商洛市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究
    刘龙龙, 王怡, 李明群, 潘思淇, 曲梦男
    2022, 61(2):  52-5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11
    摘要 ( 429 )   PDF (1413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精准扶贫视角,对商洛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商洛市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面临着乡村旅游供给类型较少且缺乏特色、服务体系不健全且服务质量不高、三大产业融合不充分、乡村旅游发展支撑保障体系不足、资源型要素被过度利用等困境,建议通过发展多元化乡村旅游、健全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完善乡村旅游保障体系、合理利用并有效整合旅游要素资源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商洛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和产业扶贫达到“精准”效果。
    乡村振兴战略下红色旅游资源与高校文化教育的结合研究
    吴亭
    2022, 61(2):  56-5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12
    摘要 ( 527 )   PDF (1415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十九大做出乡村振兴战略决策的大背景下,探讨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所面临的实际形势与亟待完成的建设任务。立足于红色旅游资源与高校教育,将二者有机耦合。基于此,提出了挖掘红色资源深度与创新高校教育平台、将红色资源与高校教育体系融合等建议。
    乡村振兴背景下川陕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探析
    傅晓芳
    2022, 61(2):  60-6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13
    摘要 ( 601 )   PDF (1415KB) ( 3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川陕革命老区为例,指出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梳理川陕革命老区现存的红色文化资源;指出该地区红色文化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发挥政府职能、打造特色产业、深挖旅游价值等开发路径。
    扶贫减贫
    农民创业行为对农村贫困缓解的影响
    郑梦莹, 樊孝凤, 兰夏晨皓
    2022, 61(2):  64-6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14
    摘要 ( 395 )   PDF (1457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probit模型研究农民创业行为和不同创业类型对农民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创业行为能够显著降低农民陷入贫困的概率,即使使用不同的贫困线标准进行稳健性检验,创业的减贫效果依然稳健;不同的创业类型中,生存型创业的减贫效果更为明显;创业行为主要通过丰富社会资本、带动非农就业等方式帮助农民脱离贫困。最后提出了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和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体系等建议。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社会力量参与脱困路径
    屈蓉, 王承武
    2022, 61(2):  69-7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15
    摘要 ( 374 )   PDF (1933KB) ( 1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农村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巩固成果阶段,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也应重视起来,工会作为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主要力量,只能保证职工的基本需求,若要高质量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仍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政府需要号召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社会力量为解困脱困后的职工提供社会支持,让解困脱困的成果具有可持续性。社会力量可为困难职工提供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为其提供维权、求助的渠道。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各类社会力量在参与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时所采用的方式和遇到的阻碍,并探究参与行为的制约因素和原因,从而提出对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工作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视角下脱贫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南瑞江, 肖俊涛
    2022, 61(2):  76-8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16
    摘要 ( 524 )   PDF (1523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群众感知视角,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了815个样本数据,分成3个群组,再分别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6个影响因素可以较好地预测脱贫满意度(R2>0.67)。其中有5个影响因素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按影响力大小分别为村硬件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外部帮扶、温饱改善、程序规范,而公平氛围(P>0.05)没有通过显著性支持。因此,在乡村振兴中,治理有效仍是最大的短板,生活富裕与群众期望还有差距,产业兴旺仍然是最有效的抓手,而生态宜居相对容易实现。
    农民合作社不同产业选择对农户减贫效果的差异——基于南疆S县K乡的调研
    蒲洁, 米尔夏提·买合木提, 丁宇, 苏洋, 余红
    2022, 61(2):  85-8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17
    摘要 ( 445 )   PDF (1411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不同产业选择对于产业减贫的效果以及合作社如何通过不同产业选择带动农户持续减贫,开展了对南疆S县K乡合作社产业减贫的典型调研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业产品属性特征、附加收益特征、技术难度和市场风险特征对农户减贫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结论,从合作社产业选择要注重产品属性、产品附加收益特征属性、技术难度和市场风险特征属性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人力资源
    “家本位”视角下农村婚姻迁移女性的社会适应研究
    李艳, 巩佳伟, 闫永华
    2022, 61(2):  89-9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18
    摘要 ( 400 )   PDF (1455KB) ( 1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2017年4月广东省中山市农村已婚女性生活状况社会调查问卷数据,从情感和行为2个维度探讨了农村婚迁女性在婆家家庭及社区2个场域的适应问题。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习俗背景给农村婚迁女性的社会适应带来巨大挑战,华南地区的女性比非华南地区的女性适应情况普遍较好;经济因素方面呈现出非农职业以及收入较高的女性在社区层面的认知适应较好的趋势,但收入较高的女性空间归属感较弱;从家庭层面来看,公婆在世尤其是婆婆在世家庭中的婚迁女性的心理适应较差,两兄弟家庭的婚迁女性适应状况比独子和多子家庭的都差。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多重中介模型的实证检验
    李旭粱, 王华丽
    2022, 61(2):  95-10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19
    摘要 ( 423 )   PDF (1473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构建多重中介模型,检验分析“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就业质量” “心理资本-社会资本-就业质量”两条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资本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及社会资本影响其就业质量,且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作用比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高。
    中国人口-经济-教育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研究
    杨媛, 李沐然
    2022, 61(2):  101-10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20
    摘要 ( 457 )   PDF (3427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中国198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人口、经济和教育城镇化率以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中西部地区人口、经济和教育城镇化追赶效应明显,其中,经济发展是推动人口和教育城镇化提升的首发动力,同时也与该区域耦合协调度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因此,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应以内部结构优化为主,在巩固现有支柱产业的同时,消除城乡流动障碍,发挥人力资本的关键作用。
    乡村建设
    基于产业重构视域下的少数民族村落三生空间营造策略研究——以广西融安县大袍苗寨为例
    李佳, 陈科东, 卢覃晴, 严莉
    2022, 61(2):  108-11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21
    摘要 ( 484 )   PDF (5157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田园综合体理念,以广西融安县大袍苗寨现有传统产业和民族产业为基底,以集群成链、产业重构、民族活化三大维度为目标导向,创新集聚民族文化展示、生态休闲养生、观光旅游体验为一体的少数民族村屯发展新模式,推动大袍苗寨产业结构提档升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景观规划途径提供新视角。
    北流市乡村公共建筑适宜度评价
    孟世玉, 杨芳绒, 李卓
    2022, 61(2):  113-11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22
    摘要 ( 413 )   PDF (4131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北流市木棉村、河村、司马第、中灵村的7种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选取安全性、可达性及认知度等8项评价指标,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北流市乡村公共建筑在乡村建造的适宜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评价指标对乡村公共建筑适宜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可达性、安全性、功能实用性、文化性、认知度、归属感、地域性、观赏性。7种乡村公共建筑的适宜度由高到低排序为图书馆、廊架、村史馆、讲理堂、戏台、议事厅、公厕。最后,对乡村公共建筑各项指标的关联系数进行对比,分析造成乡村公共建筑适宜度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韧性社区建设:维度构建与推进策略
    周红素
    2022, 61(2):  117-12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23
    摘要 ( 631 )   PDF (1570KB) ( 7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当下农村社区面临的风险具有复合性、不确定性、联动性等特征,显示出社区在风险应对中存在一定脆弱性。韧性作为一种新型的倡导理念与模式,韧性社区能够利用内外部有利条件有效减缓冲击,维持或恢复特定结构与功能,进行适应、重组和学习改变,提升自身的适应性,增强自身韧性建设,更好地应对未知风险。构建包括制度韧性、过程韧性、能力韧性、文化韧性、社会资本韧性5个维度的农村韧性社区建设重点与框架,分析其概念及相互关系,其中制度韧性提供保障、过程韧性扮演保护角色、能力韧性构成基础、社会资本韧性搭建平台、文化韧性充当纽带。提出农村韧性社区建设的推进策略,认为应该完善制度安排及应急融合、重视过程冗余性及全周期管理、提升社区硬件韧性及人员应变能力、营造韧性文化及互助氛围、培育社会资本及搭建服务平台,以提升公共危机中农村社区风险应对能力,增强社区在风险应对中的适应性、学习性、创新性和韧性,规避农村社区风险,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技术赋能背景下的乡村振兴建设研究——以安徽省特色VR小镇为例
    梁寒燕
    2022, 61(2):  123-12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24
    摘要 ( 488 )   PDF (1414KB) ( 3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迈入“十四五”时期,乡村产业的创新提质发展成为纵深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发展路径,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全面布局和重点破局的关键阶段。以安徽省F县的特色VR小镇为例,对其政企合作的运营模式、产业集聚的生态平台以及多维发力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探究新兴技术与产业在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振兴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提出对策建议。
    文化基因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以宜昌市翟家岭村为例
    程世丹, 李永高, 李欣, 张俊磊
    2022, 61(2):  127-13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25
    摘要 ( 496 )   PDF (8782KB) ( 3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湖北省翟家岭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基因理论视角出发,根据实地踏勘调研,梳理出翟家岭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谱系。结合传统村落在现代社会所遇到的困境和其文化基因特征,提出修复物质文化载体、传承非物质文化技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阐释及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
    袁真真, 李浩昇
    2022, 61(2):  136-14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26
    摘要 ( 490 )   PDF (1961KB) ( 3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特色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产业业态体系构建和空间布局,文化传承和风貌特色规划,体制和机制创新等方面对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各级政府积极推进,特色小镇创建初具规模,产业基础扎实,类型丰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主导产业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创新创意孵化困难,要素投入欠缺,文化挖掘不足;部分干部对创建特色小镇认识不到位,缺乏长期发展的自觉性。
    农文旅融合助推特色村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村为例
    赵威
    2022, 61(2):  143-14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27
    摘要 ( 825 )   PDF (1412KB) ( 7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村为研究对象,对当地的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条件、乡村振兴背景下丹洲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从整合资源要素、筑牢人才基础、紧扣农文旅融合、重视古镇规划、焦聚乡风文明等方面提出丹洲村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
    社会保障
    从依赖到自主:行蓄洪区生计转型及其可持续性研究
    汝艺
    2022, 61(2):  147-15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28
    摘要 ( 384 )   PDF (1476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行蓄洪区由于长期受到水患灾害的困扰,传统的生计方式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以淮河干流濛洼行蓄洪区为例,通过观察法与深度访谈法对当地村民的生计转型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政策、经济利益与村庄能人的共同作用下,当地村民结合行蓄洪区特殊的地形地貌与生态特点,通过种植耐水作物、发展共生农业与替代生计等途径,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形成了与地区文化生态环境相匹配的多业态生计模式。
    民族地区农户生计策略调整及影响因素分析
    钱莎
    2022, 61(2):  151-15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29
    摘要 ( 432 )   PDF (1752KB) ( 3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贵州省平塘县和云南省大理市的301户农户调查数据,借助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构建模型对农户生计策略调整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农户生计策略类型主要为本地多元农业型、本地务工经商型、外出就业发展型、两地兼业保守型。农户住宅面积、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整体教育水平、年龄水平、道路交通数量是影响民族地区农户生计策略调整的关键因素,除年龄水平以外,其他4项影响因素皆为促进农户生计策略向多元化变动的正向驱动因素。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增加专业技能培训受众;地方政府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投入力度;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推动农村与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共享养老模式研究——基于SWOT-CLPV模型
    刘唯一
    2022, 61(2):  156-16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30
    摘要 ( 593 )   PDF (1453KB)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共享经济与农村养老产业共同催生出新型农村共享养老模式,与乡村振兴彼此促进、辩证发展。以SWOT-CLPV模型为分析工具,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共享养老模式运营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威胁展开探讨,通过杠杆效应与抑制性、脆弱性与问题性分析发现,当前背景下农村共享养老模式的服务资源、价格、经济保障、需求、平台标准化与垄断对服务运营具有突出影响。提出应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强化养老服务供给、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农村共享养老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健康有序运行。
    网络治理视角下农村养老服务PPP模式发展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谢治琳, 韩振燕
    2022, 61(2):  162-16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31
    摘要 ( 454 )   PDF (1722KB) ( 2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养老需求快速扩大且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养老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乃大势所趋。将网络治理理论与养老服务PPP模式相结合,通过对湖北省农村养老PPP模式分析,发现目前农村养老服务PPP项目还存在市场主体背离公益性初衷、PPP项目合同本身存在缺陷和风险、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在养老服务PPP模式中引入网络治理机制,通过明确界定PPP模式养老机构性质、重视PPP项目合同编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措施来优化农村养老服务PPP模式。
    农村丧偶老人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李丹
    2022, 61(2):  168-17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32
    摘要 ( 480 )   PDF (1438KB)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4期CLHLS数据,建立多元有序Logit模型,分析社会支持中的家庭支持、社会参与、社会保障3个维度对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村丧偶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呈同一外延趋势。多数社会支持对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体现主效应的增益作用;然而,子女经济赡养为惟一养老经济来源时会显著降低老年人心理健康,但当有养老保险作为经济保障时,代际经济支持不再对老年人构成心理压力,两者对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具有“协同作用”。政府应从思想教育、财政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入手,联合多元力量提升农村丧偶老年人心理健康。
    农民培训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训研究——基于人岗匹配的视角
    刘艳, 李茂华
    2022, 61(2):  172-17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33
    摘要 ( 452 )   PDF (1419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人岗匹配的理论与实践构建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训模型,即“IOA”模型,对新型职业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的职业岗位和人岗匹配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训体系、强化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教育体系、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干中学”管理体系、加强农业现代化劳动力市场职业岗位分析等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的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直播课堂接受态度影响因素与模式分析
    王真真
    2022, 61(2):  176-18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34
    摘要 ( 397 )   PDF (1682KB)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基于调研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村网络直播课堂接受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科目和年级对农村直播课堂的接受态度有较大影响力。同时,提出政府与市场共建、校际合作帮扶的网络直播课堂搭建模式,以期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思路。
    乡村治理
    大数据驱动农村社区应急治理:制约因素、体系构建、实现路径
    蔡阿婷
    2022, 61(2):  181-18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35
    摘要 ( 419 )   PDF (1419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农村社区应急治理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和谐发展的短板,处于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社会中,大数据驱动农村社区应急治理体系存在法律制度缺位、组织运行僵化和技术发展滞后等制约因素。为满足日趋复杂的应急治理需求,从法制保障、组织支撑、技术赋能3个方面构建大数据驱动农村社区应急治理体系,并提出加强制度设计、推进多元共治和创新科学技术等实现路径。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优越性与现实性
    郁洪旭
    2022, 61(2):  185-18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36
    摘要 ( 474 )   PDF (1413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村规民约融民主、法律和道德于一体,是自治、法治和德治完美的结合,在乡村治理与纠纷解决中具有强大的优越性。村规民约在新时代下也面临着适应性减弱、作用受限以及规定的惩罚性内容是否合法等新挑战。面对新的挑战应当双管齐下,在宏观上“规则治理,价值引领”;在具体措施上有针对地处理,即构建新型村规民约、平衡自治权和行政权以及惩罚性措施“契约化”等,努力让乡村成为人们“诗意地栖居”的乐土。
    多中心治理视域下B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李楠, 王锦慧
    2022, 61(2):  189-19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37
    摘要 ( 420 )   PDF (1810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治理观念、治理主体和运行机制三方面对多中心治理理论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契合性进行分析,并以B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分析其有效治理的实践经验,探索其治理有效性的逻辑转换。由此提出了提升各主体责任意识、明确各主体责任定位以及构建多元共治的网络机制等建议,以期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借鉴。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环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
    夏艺璇
    2022, 61(2):  195-19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38
    摘要 ( 690 )   PDF (1413KB) ( 3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引起农村生态环境的普遍性问题,明确了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拓宽公共投资渠道、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形成生态治理规模经济,坚持绿色健康导向、以生态资源带动特色旅游,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拓展生态环境治理的内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形成多元主体共治新格局的协同治理策略,以期助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背景下第一书记嵌入农村的双轨治理研究——以临沂市兰山区Z村为例
    王洁
    2022, 61(2):  199-2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39
    摘要 ( 572 )   PDF (1455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分析双轨治理整合乡村振兴集体行动的实现路径及现实意义,以临沂市兰山区Z村为例,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第一书记嵌入农村的双轨治理过程。第一书记和村两委作为基层治理主体通过互惠性的资源依赖、资源主导下的权力顶端、运动式自治动员3条整体性路径嵌入“村和户”基层治理客体之中,使行政动员下的资源整合在乡村振兴场域发生作用,使得Z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建设行动和创新管理服务方式4个方面取得实效。
    农村经济
    后疫情时代老年人数字鸿沟弥合路径探究——基于社会支持的理论视角
    陈际华, 武豪
    2022, 61(2):  203-20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40
    摘要 ( 1221 )   PDF (1478KB) ( 8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当前中国老年群体数字生活现状,基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从政府、社区、企业、家庭和个人这5个层面分析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形成因素。同时,从政府、社区、企业、家庭和个人等正式支持与非正式支持2个方面提出弥合路径,即培育“年龄友好”的社会氛围、整合社区资源、开发适老化产品、在家庭内部进行数字反哺以及发挥老年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等对策建议。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2009—201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刘琪, 李宗洙, PARK Jeng-woon
    2022, 61(2):  209-21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41
    摘要 ( 510 )   PDF (1635KB) ( 2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中国农村2009—201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总贷款额、农业保险赔付额、农业保险保费、农村地区国家财政支出4项指标和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有促进作用,但并不十分明显,且在一定的时期内具有滞后性,随着稳健且持续的冲击后,农民收入得到改善。最后,针对此现状提出了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效能研究
    田凯利, 梁剑峰
    2022, 61(2):  215-22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42
    摘要 ( 517 )   PDF (1446KB) ( 3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如何实现乡村治理效能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发展的物质基础,深刻影响着乡村治理状况,而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载体,更是在诸多层面与乡村治理过程产生复杂的互动关系。从乡村治理场域下出发,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切入点,基于二者的互动基础探究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可能发挥的治理效能。从组织关系、治理资源、民主化水平和集体组织功能4个方面探索当前阻碍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和乡村治理有效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深入挖掘集体经济组织的治理属性,以期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和乡村治理的双向互促发展。
    基于系统GMM模型的市场化、环境规制与农业经济效率研究
    殷静蔚, 邓淑红, 周小婷, 张红霞
    2022, 61(2):  222-22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43
    摘要 ( 447 )   PDF (1453KB) ( 2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市场化是驱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经济动能,环境管制是提高农业生产效能的环境动能,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着中国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遵循一定环境规制的前提下,基于不同程度的市场化发展阶段,必然会对农业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因此,为深入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在基于DEA-Malmquist方法测度出省域农业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利用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构建出动态面板GMM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