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60卷 第20期    刊出日期:2021-10-25
    综述
    钙调素结合位点调控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余冰清, 严汉池
    2021, 60(20):  5-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01
    摘要 ( 664 )   PDF (2260KB) ( 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Cyclic nucleotide-gated ion channels,CNGC)是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受细胞内信使小分子环核苷酸(cAMP和cGMP)以及Ca2+/CaM调控。哺乳动物CNGC功能的变构调节机制受到CaM结合影响,哺乳动物CNGC在胞质N和/或C末端具有CaMBD。在植物方面,研究大多集中于与植物CNGC的环核苷酸结合结构域重叠的C端CaM结合结构域(CaMBD)。然而近期对模式植物拟南芥CNGC12的研究提供了单个植物CNGC同种型具有多个CaMBD的证据。重点总结了动植物钙调蛋白多个结合位点调控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区块链技术突破智慧农业发展瓶颈的应用方向研究
    刘浩, 武止戈
    2021, 60(20):  10-1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02
    摘要 ( 513 )   PDF (1991KB) ( 2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分析了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遇到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溯源、去中心化、难篡改、公开透明等特性来探讨解决的方法。综合运用对比法、案例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等方法从智慧农业产业链的生产、流通、加工、金融服务、消费等不同环节探究区块链技术如何应用于智慧农业及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智慧农业。运用流程图剖析区块链技术解决智慧农业发展瓶颈的逻辑过程,同时探讨了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结合智慧农业助力解决精准扶贫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最后总结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智慧农业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育种·栽培
    播期对“四特”晚籼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卢华平, 李兴华, 王欢, 蔡星星, 张盛, 周强, 周楠
    2021, 60(20):  16-1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03
    摘要 ( 476 )   PDF (1581KB) ( 2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播期对“四特”晚籼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确定“四特”晚籼稻的适宜直播日期,设置5个播期,以4个“四特”晚籼稻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四特”晚籼稻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每穗总粒数随播期的推迟显著降低;除7月10日播种外,其他播期条件下均能安全齐穗;全生育期积温和日照时数及利用率均以6月20日播种最高,6月30日或7月5日播种最低。综合考虑播期对产量、温光资源利用、安全齐穗成熟等因素的影响,6月20日是“四特”晚籼稻直播的最佳播期,但考虑到腾茬、农事操作等因素,最迟直播播期为7月5日。
    辽东玉米全程机械化高效栽培模式应用
    张丽丽, 樊叶, 薛兵东, 丰光, 卢秉生, 姚永祥, 杨海龙, 付俊, 王孝杰
    2021, 60(20):  20-2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04
    摘要 ( 501 )   PDF (1717KB) ( 1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辽东地区降雨量大、玉米花期阴雨寡照、玉米倒伏严重、病虫害发生重、宜机收品种少等问题,于2017—2019年在辽东地区开展耐密宜机收品种筛选、增密抗倒化控技术、免耕技术、氮肥高效利用技术及高效种衣剂防治技术研究,形成辽东密植、抗倒、节本丰产全程机械化高效栽培模式。2018—2019年在凤城白旗、宝山等核心区模式应用结果显示,玉米增产15.9%~33.3%,抗倒伏能力增强,稳产性提高,氮肥利用率(PFPN)提高27.1%,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实现玉米子粒直收,收获时子粒含水量在25%~28%,平均产量为11 827.5 kg/hm2,劳动力投入有效减少,每公顷节约成本1 800~2 700元。该模式实现了玉米节本、增产增效、绿色生产的目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广效果,为当地玉米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资源·环境
    1961—2018年黄冈气温日较差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郭黎, 严凯琳
    2021, 60(20):  24-2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05
    摘要 ( 510 )   PDF (4147KB) ( 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1961—2018年黄冈市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对黄冈市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黄冈市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7.6 ℃,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127 ℃/10年;各季节平均气温日较差中,春季表现为缓慢上升趋势,夏、秋、冬季三季均表现为下降趋势,且夏季下降幅度最明显。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在1978年左右有突变发生,表现为先显著减少后缓慢增加,并在58年中有13年的低频振荡和3~7 年的高频振荡周期。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与日照时数表现为显著正相关,与降水量、平均水汽压、平均相对湿度以及总云量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各气象要素通过影响最高、最低气温使气温日较差发生变化。
    1955—2019年天门市气候特征和人体舒适度变化分析
    刘望平, 鞠英芹, 马德栗, 黄忠
    2021, 60(20):  30-3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06
    摘要 ( 785 )   PDF (1696KB) ( 3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天门市1955—2019年逐日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风速等气象数据,分析天门市气候和人体舒适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门市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呈升温趋势,升温幅度表现为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趋于一致,20世纪50—90年代气温偏低,20世纪90年代至今气温偏高,但2010年后气温变化趋缓。相对湿度和最大风速呈显著下降趋势,但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天门市80%以上的年份适宜温度日数、降水适宜等级、降水季节均匀度、相对湿度适宜和日照适宜等级均达到优良等级;近65年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舒适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均处于舒适等级,反映了天门市宜居、宜业、宜游的气候特征。
    洛阳城区PM10、PM2.5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赵佳伦, 周士锋, 雷雅凯, 冯艳, 刘艺平, 孔德政
    2021, 60(20):  35-4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07
    摘要 ( 441 )   PDF (7457KB) ( 1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2017—2019年洛阳市7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大气颗粒物PM2.5、PM10的质量浓度监测数据,研究洛阳市城区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气象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2019年洛阳市城区环境空气污染总体状况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其中,2018年空气质量整体状况最好,重度及以上的污染天数占全年有效天数的比例最低;2019年污染总天数相较于2017年减少10 d,但相较于2018年增加31 d;空气质量整体情况PM10和PM2.5浓度月均值变化基本一致,浓度变化均呈U形分布;PM10和 PM2.5质量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冬季其质量浓度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各国控站点的PM2.5、PM10质量浓度同样显示冬季高,春、秋季次之,夏季低,大气污染状况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气象因子分析表明,ρ(PM2.5)、ρ(PM10)与温度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对湿度与PM10的质量浓度呈负相关,但与PM2.5的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在相对湿度为60%~70%时,PM2.5的质量浓度较大;PM2.5、PM10的质量浓度在风向为南风、东南偏南风、西南偏南风、西南偏西风时较小。2017—2019 年洛阳市空气污染状况变化与地形、气象条件、城市化建设均有一定的关系。
    近50年高淳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孔维财, 宋如东, 陆一磊, 夏晓敏
    2021, 60(20):  43-4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08
    摘要 ( 519 )   PDF (3436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南京市高淳区1970—2019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距平分析、线性相关分析、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二十四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和物候性节气(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高淳区近50年二十四节气平均气温、初终日气温呈明显的正态、单峰型特点,且趋势一致;大暑和大寒分别是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节气;大寒至小暑气温逐渐上升,大暑至小寒气温逐渐下降;气温距平在20世纪80年代前多为负值,在20世纪90年代后多为正值。惊蛰气温在1993年存在突变点,上升趋势显著变大,小满在1985年存在转暖的突变点。各节气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趋势显著,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相符合,高淳区的农事活动可适当提前。
    石家庄市主城区下垫面类型和热环境时空演变及其相互关系
    $\boxed{\hbox{杨鹏}}$, 程巳阳, 高祺, 智利辉, 张艳品, 周静博, 周阳
    2021, 60(20):  48-5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09
    摘要 ( 463 )   PDF (9300KB) ( 2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1987、2004、2019年Landsat 5 TM/Landsat 8 OLI-TIRS遥感数据,运用RS、GIS、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石家庄市主城区下垫面类型和热环境时空演变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绿地和不透水地表是主要的下垫面类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绿地面积逐渐减少,不透水地表面积逐渐增加,2004—2019年比1987—2004年城市扩张速度快;重心转移模型显示城区向东北发展,而热岛区向东南发展,滹沱河的蓄水和绿化工程阻断了热岛区向东北蔓延;较低的地表温度(LST)与绿地和水体分布一致,较高的LST与不透水地表分布一致,绿地和水体景观占比(PLAND)每增加10%,平均LST分别降低0.69 ℃和0.93 ℃;不透水地表PLAND每增加10%,平均LST升高0.75 ℃,水体的降温效果高于绿地;4种下垫面类型的平均LSTPLAND、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聚集度指数(AI)均表现出一致的极显著相关关系,绿地和水体为负相关,不透水地表为正相关,景观占比、斑块大小和聚集程度对LST有较大影响;下垫面类型和结构是造成热环境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基于GIS的新疆沙湾辣椒精细化气候区划
    王森, 井立军, 刘纪疆, 李战超, 张山清
    2021, 60(20):  57-6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10
    摘要 ( 478 )   PDF (5636KB) ( 4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新疆沙湾县及周边15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通过ArcGIS软件、回归分析和模糊数学等方法对7月平均气温、≥15 ℃积温、4—5月最低气温≤0 ℃天数、6—8月最高气温≥35 ℃天数等指标因子构建模糊隶属度函数,综合考虑气候条件和地理因素,将气候资源分布图与灾害风险等级图进行重分类,分为1、2、3、4共4个等级,进行模糊叠加,将沙湾县辣椒种植区域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沙湾县辣椒最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沙湾县铁路和乌奎高速公路两侧;适宜区在乌奎高速公路以南少部分区域和中部偏北大部分地区;次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和南部狭长区域;不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北部沙漠地区、南部低山和中高山区域,该区不适宜大面积发展辣椒生产,应选取耐寒品种,以提高种植效率。
    冬小麦种植区域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李雪
    2021, 60(20):  62-6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11
    摘要 ( 515 )   PDF (2230KB) ( 3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充分利用滑动平均法以及GIS空间数据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冬小麦气象灾害的评价指标,从而构建了基于冬小麦种植区域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河南省为例,选取其14个站点作为样本数据,对冬小麦的气象灾害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河南省的干旱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开封、安阳等地;干热风高风险区则主要集中在河南省的北部以及中部;而晚霜冻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丘陵地区。
    基于PSR模型及熵权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马婷, 邵战林
    2021, 60(20):  67-71.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12
    摘要 ( 544 )   PDF (1599KB) ( 2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兰州市为例,运用PSR模型构建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选取了16个指标,并运用熵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根据综合指数和评价标准划定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2007—2016年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小。2007—2010年安全等级处于临界安全的状态;2011年安全等级变为较不安全的状态;2012—2015年安全等级处于临界安全的状态;经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社会的不断努力,2016年安全等级变为较安全的状态。因此,为了保证兰州市社会经济能够在稳定的土地生态环境中继续发展,这就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解决土地生态压力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矛盾,切实改善兰州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
    EDTA、EDDS和CA对黄土中重金属溶出、解吸及形态的影响
    杨明航, 王国兰, 金梓涵, 戴恩华, 张军
    2021, 60(20):  72-7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13
    摘要 ( 562 )   PDF (4798KB) ( 1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乙二胺四乙酸(EDTA)、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与柠檬酸(CA)作用下重金属在黄土中的溶出效应、解吸动力学及其重金属形态变化,采用振荡离心法对比研究3种螯合剂在不同浓度、不同pH、不同时间条件下,对Cd、Cu、Pb、Zn 4种重金属的溶出率、解吸行为和变化特征,并运用动力学模型对解吸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3种螯合剂中EDTA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其对4种重金属中Cd的去除率最高;3种螯合剂的浓度在1 mmol/L时,重金属的溶出率达到最高;同时发现pH越低,黄土中重金属溶出率越高,当pH=4时,3种螯合剂对重金属的溶出率均达到最高。在使用螯合剂之后,重金属溶出率增加、解吸率增长,解吸速率随解吸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前120 min为快速反应阶段。双常数方程是描述黄土中Cd、Cu、Pb、Zn解吸动力学的最佳方程,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差。EDTA、EDDS、CA主要去除对象为重金属水溶态,在EDTA、EDDS和CA的解吸作用下,黄土中的Cd、Cu、Pb、Zn离子总量有效减少,降低了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
    植物保护
    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的效果及对养分和产量的影响
    朱文达, 颜冬冬, 李林, 喻大昭, 董兴龙, 李宗银
    2021, 60(20):  80-8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14
    摘要 ( 1711 )   PDF (1571KB) ( 7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288 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防除小麦田主要阔叶杂草的效果,及杂草防除后对氮、磷、钾及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88 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防除小麦田杂草效果显著,对猪殃殃(Galium aparine L.)、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 (L.)Fries]和大巢菜(Vicia sativa L.)均有良好防效,60 d后综合鲜重防效达90.3%~99.9%。杂草防除后,显著降低了杂草对田间氮、磷、钾和水分的消耗,有效改善了田间的水肥条件。288 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处理的小麦田产量达3 162.3~ 3 401.7 kg/hm2,与清水对照相比增产效果显著,增产达23.0%~32.3%,每公顷增收1 358.84~1 909.46元。
    两株禾谷镰刀菌对六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陈莉, 袁谦, 范志业, 赵永涛, 刘迪, 李世民
    2021, 60(20):  84-8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15
    摘要 ( 435 )   PDF (1577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集自河南省北部和中部地区的2株禾谷镰刀菌对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株18HX2-1和菌株17LH01对氰烯菌酯、戊唑醇、多菌灵、己唑醇、丙环唑和三唑酮的敏感性均有差异,菌株18HX2-1对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多菌灵的敏感性高于菌株17LH01,菌株17LH01对己唑醇、丙环唑和三唑酮的敏感性高于菌株18HX2-1。氰烯菌酯、戊唑醇和多菌灵对2株菌株的EC50均小于1 mg/L,抑菌效果较好,可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一种生物农药防治有机茶园茶棍蓟马药效试验初报
    陈玉兰, 陈沛坤, 卢海蛟
    2021, 60(20):  87-9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16
    摘要 ( 545 )   PDF (1580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开展了不同浓度生物农药(5%桉油精可溶液剂)与常规化学农药(60 g/L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防治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桉油精可溶液剂750倍稀释液、500倍稀释液、300倍稀释液及60 g/L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750倍稀释液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5.80%、98.25%、98.51%、98.53%。5%桉油精可溶液剂500倍稀释液、300倍稀释液及60 g/L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750倍稀释液药后处理3、7 d药效结果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5%桉油精可溶液剂75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5%桉油精可溶液剂同时可以兼治茶园同期发生的其他主要害虫,对茶树正常生长及茶叶品质无不良影响。
    四种复配茎叶除草剂对冬油菜田杂草防效及产量的影响
    陈坤荣, 曾令益, 刘凡, 燕瑞斌, 任莉, 徐理, 陈旺, 池鹏, 方小平
    2021, 60(20):  91-9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17
    摘要 ( 716 )   PDF (1565KB) ( 3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比较了4种复配茎叶除草剂油宝、油力、油达和油喜对冬油菜田的除草效果、产量影响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油宝、油力、油达和油喜对禾本科杂草及猪殃殃(Galium spurium)有显著兼除效果,施药60 d后杂草鲜重防效均在98.0%以上,对阿拉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防除效果差。油菜喷施油宝、油力、油达和油喜株高分别降低4.64%、4.96%、2.61%和2.99%;一次有效分枝数分别增加5.88%、7.84%、13.73%和13.73%;有效角果数分别增加5.21%、4.69%、7.33%和9.02%;产量分别增加7.64%、7.31%、9.63%和14.62%。扣除农药和劳动力成本,每公顷油菜分别增收275.0、175.0、350.0、665.0元。
    园艺·特产
    红花玉兰硬枝扦插生根解剖结构及酶生理响应研究
    梁玉婷, 夏文胜, 王朴, 段庆明
    2021, 60(20):  94-9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18
    摘要 ( 634 )   PDF (5861KB) ( 2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当年生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 L. Y. Ma et L.R.Wang)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法对插穗生根部位进行解剖学观察并测定扦插枝条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研究750 mg/L NAA诱导红花玉兰不定根产生的过程。结果表明,红花玉兰扦插枝条在生根过程中清水处理组(CK)和生长调节剂处理组POD活力均呈增加趋势,直至35 d时含量达到最高;PPO活力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长调节剂处理组和CK组在0~14 d时呈上升趋势,14 d后急剧下降;而IAAO活力则具有不同的趋势,具体表现为0~7 d CK组先下降,随后逐渐上升。解剖结构显示,扦插前的红花玉兰插穗内无潜伏根原基存在,不定根由扦插后形成的诱生根原基发育成,其中皮部产生的不定根起源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维管形成层,愈伤产生的不定根是由愈伤组织形成的木质部特化而成。红花玉兰属于难生根的类型;低活性PPO、POD、内生高活性IAAO有利于生根,需要额外补施生长调节剂以促进生根;推测红花玉兰可能为诱导生根型树种,不定根产生方式有皮部生根和愈伤组织生根两种。
    草果微波干燥中试试验及其品质研究
    王维, 黄孟阳, 刘秉国, 张明宇, 刘鹏
    2021, 60(20):  100-1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19
    摘要 ( 428 )   PDF (8261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TG-DTG技术考察了草果(Amomum tsaoko)常规干燥过程果皮、果核脱水不均匀问题的原因。通过介电参数测试,结合探索试验,确定了草果平铺层数为2层时,微波干燥效果较好,既能保证较高的能量利用率,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水蒸气在上层草果表面的凝结,从而提高干燥效率。公斤级中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物料在传送带上剩余含水率低于14%的干燥时间明显缩短。当微波发射功率为9 kW时,通过调节传送带的进料速度,可以将对应的干燥时间调整到10~15 min,即可将草果的剩余含水率降低至14%以下。草果干燥前后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微波干燥技术能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干燥过程。
    猕猴桃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研究
    张鸿, 李秀丽, 戢小梅, 陈镇, 乐有章, 翟敬华, 赵志远, 陈志伟
    2021, 60(20):  105-10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20
    摘要 ( 877 )   PDF (4782KB) ( 8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为样本,比较了制粉方法对花粉活力的影响,采用TTC法、I2-IK法和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活力,并用“3414”试验设计对蔗糖、硼酸、氯化钙浓度进行筛选,建立测定猕猴桃花粉活性的合适方法。结果表明,将花粉与花粉壳混合后更有利于花粉管的萌发;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和碘-碘化钾(I2-IK)不适用于猕猴桃花粉活力的测定,离体萌发法能有效地反映花粉的真实活力;离体萌发法的最佳配比为10%蔗糖+0.1 mg/mL硼酸+0.1 mg/mL氯化钙,萌发率可达77.9%。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公园绿地景观绩效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施泰隆, 武文婷
    2021, 60(20):  108-11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2
    摘要 ( 453 )   PDF (13532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杭州市为例,研究了采用雨水设施的公园绿地的景观绩效。通过调查居民的实际需求并结合专家意见,以景观美景度、景观活动性、设施科学性、精神文化性四大类指标构建景观绩效评价体系,并以杭州海绵化公园绿地为例展开实证研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李顺清, 蔡志文
    2021, 60(20):  116-11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22
    摘要 ( 858 )   PDF (1535KB) ( 5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实地调研,分析了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从食用菌产业结构、科技支撑和融资困境等方面提出了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大政策供给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行业凝聚力、实现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提出了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水产养殖
    黄颡鱼暴发性疾病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温周瑞, 许钦涵, 卢伶俐, 韩育章, 刘可群, 潘宙
    2021, 60(20):  119-12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23
    摘要 ( 485 )   PDF (2062KB)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湖北省部分地区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暴发性疾病发生原因,实地调查了生产情况,并从患病鱼体内分离鉴定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和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维氏气单胞菌对硫酸新霉素和氟甲喹较为敏感,对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均具有较大程度的耐药性。类志贺邻单胞菌仅对氟甲喹中度敏感,对其他7种国标渔药都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综合气温、水质、喂养情况等因素分析了黄颡鱼暴发性疾病的发生原因,认为此次暴发性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与气温的剧烈波动、过量投喂、水质恶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零排放”池塘圈养模式下大口黑鲈的肌肉品质研究
    文玲梅, 赵伟, 徐晶
    2021, 60(20):  124-12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24
    摘要 ( 408 )   PDF (1573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池塘圈养模式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肌肉品质,测定了大口黑鲈肌肉质构特性、氨基酸含量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零排放”池塘圈养大口黑鲈肌肉弹性好,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相对平衡,富含多种呈味氨基酸,具有较低的饱和脂肪酸,较高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池塘圈养大口黑鲈肌肉具有良好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温度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摄食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周泽湘, 范文浩, 方刘, 阮国良, 郭小泽, 刘昕, 郑维友
    2021, 60(20):  127-13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25
    摘要 ( 469 )   PDF (1597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温度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摄食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克氏原螯虾幼虾(3.11±0.04 g)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个温度处理组(23、26、29、31 ℃),通过加热棒调节养殖水体温度,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幼虾的体长与体重在26 ℃条件下增长最快,显著高于另外3个温度条件(P<0.05),在29 ℃和31 ℃条件下体长与体重增长较快,均显著高于23 ℃(P<0.05)。温度差异对克氏原螯虾肥满度并未产生显著变化(P>0.05)。在温度为23 ℃条件下,克氏原螯虾幼虾成活率最高,可达100%,显著高于另外3个温度条件(P<0.05),其中31 ℃条件下幼虾的成活率最低,仅为89%。在4个温度条件下,23 ℃饲料系数最高,显著高于其他3个温度条件(P<0.05),而26 ℃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23 ℃(P<0.05)。克氏原螯虾摄食率在4个温度条件下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消化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变化。
    畜牧·兽医
    成年鸡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药物选用规律
    杨文海, 王肆玖, 邵志勇, 陈夏冰, 吴利军, 何斌, 徐红
    2021, 60(20):  131-13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26
    摘要 ( 475 )   PDF (1564KB) ( 1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成年鸡的大肠杆菌性输卵管炎在临床上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淘汰率高的特点。养鸡场暴发该病后,难以找到较理想的抗菌药物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实施净化措施不仅代价高昂而且不容易成功。从实践的角度提出抗菌药物的选择原理与方法,为有效防制蛋鸡大肠杆菌病提供用药指导和参考。
    贮藏·加工
    中华管鞭虾中虾青素的肠吸收特性研究
    贾喆, 许艳, 刘欣妍, 张肖瑕, 宋茹
    2021, 60(20):  134-13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27
    摘要 ( 444 )   PDF (4697KB) ( 1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进行单次大剂量灌胃皂化和未皂化虾青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灌胃6 h和12 h后小肠不同部位内容物中虾青素含量,并检测连续灌胃14 d后大鼠新鲜粪便中虾青素总量、游离型和酯型虾青素含量。结果表明,灌胃6 h后,大鼠空肠、回肠和结肠内容物中均未检测到虾青素;灌胃12 h后,皂化和未皂化虾青素组在结肠内容物中均检测出虾青素,且皂化组虾青素总量(283.221±89.50) μg/g显著高于未皂化组(126.850±40.49) μg/g;连续灌胃14 d后,大鼠粪便中皂化组虾青素的残留量显著低于未皂化组,且主要为游离型虾青素(11.12±0.36) μg/g,而未皂化虾青素组大鼠粪便中游离型和酯型虾青素含量分别为(21.78±3.40) μg/g和(7.69±0.32) μg/g。因此,皂化后中华管鞭虾的虾青素提取物较未皂化的虾青素提取物有更好的肠吸收性。
    不同制备条件对绿茶面条品质的影响研究
    韦玲冬, 周新菊, 邹溪, 潘小珊, 吴书童, 杨婷婷
    2021, 60(20):  139-14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28
    摘要 ( 455 )   PDF (3641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绿茶面条微观结构、面汤色差及茶多酚保留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绿茶粉目数、添加量及水添加量等因素进行面条制备工艺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绿茶面条制备最优工艺条件为水添加量42 mL、绿茶粉目数80目、绿茶粉添加量2%,在此条件下,面筋结构未出现流体化现象,面条网络结构致密有序、连续性好,煮制后的面汤色差值最小(ΔE=5.89),茶多酚的保留率最高(72.73%)。不同制备条件对色差影响大小依次为绿茶粉目数<水添加量<绿茶粉添加量,对茶多酚的保留率影响大小依次为绿茶粉目数>绿茶粉添加量>水添加量。通过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绿茶面条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绿茶面条的制备及茶中有效成分保留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检测分析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糕点中乙二醇和1,2-丙二醇含量
    丘一仙, 陈婷婷, 陈宇, 唐明华, 覃旭泉
    2021, 60(20):  145-14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29
    摘要 ( 621 )   PDF (1873KB) ( 3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糕点中乙二醇、1,2-丙二醇含量的方法,采用DB-WAX色谱柱(30 m×320 μm×0.25 μm),柱流速为1.0 mL/min,进样口为230 ℃,分流比为10∶1,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40 ℃,空气流速350 mL/min,氢气流速40 mL/min,氮气流速25 mL/min,进样量1 μL。结果表明,乙二醇、1,2-丙二醇分别在990~49 500 ng/mL(r2=0.999 8)、980~49 000 ng/mL(r2=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混合标准溶液75、100、200 μg 3个添加水平下,乙二醇回收率为93.22%~101.10%,RSD为2.38%(n=9),1,2-丙二醇回收率为95.15%~99.97%,RSD为1.68%(n=9);乙二醇和1,2-丙二醇的定量限分别为6.53、6.49 mg/kg。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好、所用试剂毒性小等特点,为糕点中乙二醇、 1,2-丙二醇的含量检测提供参考。
    马钱子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杨红兵, 李锦周, 杨佳, 蒋代龙, 詹志来, 石磊
    2021, 60(20):  149-15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30
    摘要 ( 493 )   PDF (2144KB) ( 4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建立马钱子(Strychni semen)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马钱子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以甲醇-水-浓盐酸(50∶50∶1),超声提取30 min,制备供试品溶液;以乙腈∶水(0.2%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析时间60 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30 ℃;流速1.0 mL/min。结果表明,以马钱子碱为参照物,确定了马钱子指纹图谱中6个共有峰。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试验RSD均小于3%;采用相似度作为指纹图谱的评判参数,10批马钱子的HPLC色谱图与对照指纹图谱之间相似度均大于0.9。
    农业工程
    2BMFJ-6型多功能原茬地大豆免耕覆秸播种机在江汉平原适应性研究
    汪嫒嫒, 邓军波, 杨芳, 周毅, 陈艳, 何念
    2021, 60(20):  153-15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31
    摘要 ( 451 )   PDF (10277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在江汉平原更好地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满足该地区农民对大豆免耕播种的需求,依据免耕播种机国家标准、农业行业标准及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制定的免耕播种机性能测试指标与方法,对江汉平原地区两种主要的自然留茬地表状态下的2BMFJ-6型多功能原茬地大豆免耕覆秸播种机进行田间性能试验,分析该播种机的作业质量及适应性。结果表明,该播种机在机具通过性、种肥深度、播种均匀性、晾子率等播种性能指标上均高于国家合格标准,性能稳定,适应性较强,能满足江汉平原自然留茬地的大豆精量播种要求。
    复杂背景下茶树害虫图像计数算法研究
    黄灿灿, 陈亚龙, 张伟, 蔡强
    2021, 60(20):  158-16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32
    摘要 ( 483 )   PDF (7355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托南方地区茶树田间常用的某型号捕虫设备,采集害虫样本图像,研究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害虫计数方法。为了提取样本图像中害虫区域图像,通过几种常见的分离背景方法的试验,如颜色直方图分割和灰度阈值分割,得出样本图像中害虫区域难以分离的原因,进而提出一种网格划分图像的处理方法,即将图像按10×10划分,对划分后的图像做处理以提取害虫区域,该方法能够将害虫区域从背景中完整分离出来;针对图像中害虫区域存在粘连影响害虫计数准确率的问题,提出基于标记控制的分水岭分割算法,利用扩展极小值的方法建立标记,进而完成对粘连区域分割与害虫计数,并进行了噪声测试与害虫计数试验。结果表明,针对该型号捕虫设备采集的样本图像,害虫计数的平均准确率为91.8%,该算法能够完整地提取害虫区域,有效分离粘连重叠的害虫,适用于复杂背景下茶树害虫图像计数。
    设施蔬菜质量溯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高欣娜, 黄媛, 杨英茹, 李海杰, 武猛, 杜亚茹
    2021, 60(20):  164-16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33
    摘要 ( 429 )   PDF (3084KB) ( 1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设施蔬菜为研究对象,以互联网、大数据、二维码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考虑政府、企业、消费者不同人群的需求,建立了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设施蔬菜质量溯源平台,通过采集设施蔬菜种植的地块信息、田间管理信息、加工信息、检测信息等,生成可查询二维码,实现设施蔬菜生产环节的信息溯源,消费者可通过平台查询其生产信息。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储烟叶霉变状态智能监测方法研究
    张竞超, 翟乃琦, 王一博, 云利军
    2021, 60(20):  167-17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34
    摘要 ( 497 )   PDF (4244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对烟叶仓储中的霉变状态进行全方面的快速检测,解决传统霉变检测手段流程复杂需要人工判定的问题,基于物联网技术与BP神经网络算法搭建了一套烟叶仓储环境特定参数的监测平台,从而实现对仓储烟叶霉变状态的智能监测。首先,设计了烟叶仓储环境数据采集终端和手持无线中继器,手持无线中继器用于唤醒数据采集终端,并利用无线射频传输的方式获取终端采集的环境参数,同时通过GPRS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完成数据解析处理。之后,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烟叶状态识别模型,通过对所采集环境参数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烟叶状态,并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开发并完成了烟叶仓储环境智能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烟叶环境参数和烟叶霉变状态的直观显示和报警。测试结果表明,利用物联网技术并结合BP神经网络算法,能够有效地完成仓储烟叶霉变状态的监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经济·管理
    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研究——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
    李鸿雁, 付俊怡, 张兴华
    2021, 60(20):  171-178.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35
    摘要 ( 485 )   PDF (1967KB) ( 4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比较了2009—2017年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动态变化和农业用水优化路径。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高于全国水平,但其下降幅度更大;黄河中上游、中下游地区和流域整体效率均值分别为0.722、0.855、0.781,中上游地区效率低且下降更为显著;青海、山东、陕西和四川效率值为1,山西用水效率较高但存在潜在的下降风险,甘肃、宁夏、河南效率较低,内蒙古农业用水效率最低,节水潜力最大。根据农业用水效率及污染程度聚类结果,甘肃、宁夏和内蒙古属于低效率-低污染类型,河南属于低效率-高污染类型,青海、山西、陕西和四川属于高效率-低污染类型,山东属于高效率-高污染类型,不同类型地区采取不同的农业用水优化政策。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视角的农地经营权流转风险分析
    邓思宇, 向小倩, 郭若男, 张远索, 姚艳
    2021, 60(20):  179-18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36
    摘要 ( 403 )   PDF (1550KB) ( 1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视角,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主体进行分析,并重点识别了农地经营权流转中所面临的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秩序、提高流转效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对农地经营主体的监管,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素养,完善农民保障体系、优化经营者保险体系等政策建议。
    江汉平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与时空演变研究
    张婉玉, 魏君英
    2021, 60(20):  184-18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37
    摘要 ( 419 )   PDF (1618KB)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2010年和2018年江汉平原11个县(市、区)的时间断面数据,从农业现代化评价的4个维度,确定13项具体指标,构建了江汉平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实证分析了江汉平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发展水平不高;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差异较大,存在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问题;农业产出水平对江汉平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贡献度最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对江汉平原农业现代化发展支持力度的增长速度最快;各县(市、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局域空间集聚特征趋势明显。
    河北省杂粮比较效益研究
    刘猛, 赵文庆, 崔纪菡, 侯彩霞, 李顺国, 刘建军
    2021, 60(20):  190-19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38
    摘要 ( 493 )   PDF (1608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河北省是杂粮生产大省,其种类众多,发展潜力也较大,但种植效益较低。基于2015—2019年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信息平台和河北省主要杂粮种植大户生产效益调查数据,利用比较效益模型(密切值法)分析杂粮与大宗作物比较效益和杂粮在各区域的比较效益。结果表明,河北省黑龙港地区、太行山区、太行山前平原区、滨海盐碱平原区、燕山山前平原区、燕山山区适宜种植不同的杂粮作物;不同的杂粮作物在不同地区表现出了不同的效益。最后提出加强杂粮政策制定,打造河北省高端杂粮品牌,加大杂粮科研力度,加大宣传、扩大消费等建议,以期为河北省杂粮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中国鲜切花行情运行规律及展望
    陆继亮, 何燕红
    2021, 60(20):  196-200.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39
    摘要 ( 488 )   PDF (2658KB) ( 5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采集了中国鲜切花主产区2005—2019年的价格数据,总结鲜切花历史行情变化规律,根据鲜花消费与城镇可支配收入的关系、花卉电商交易走势和CPI变化对未来鲜切花产业发展和行情走势进行了预判。
    大农业视角下休闲农业、农业产业升级与农业经济增长
    仇伟, 卢东宁
    2021, 60(20):  201-2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40
    摘要 ( 391 )   PDF (2399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大农业视角下,基于2001—2018年农业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以休闲农业、农业产业升级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以农业环境规制和农业人力资本作为控制变量,阐明休闲农业、农业产业升级等因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休闲农业对农业经济的提升呈现出持续正向影响的态势;农业产业升级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表现出了较强的拉动作用,但后期呈逐渐减弱趋势;农业环境规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甚至表现出时滞效应;农业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后期递减趋势明显。
    乡村振兴
    后扶贫时代背景下革命老区旅游扶贫的困境与对策
    王会战, 顾杰杰
    2021, 60(20):  206-209.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41
    摘要 ( 466 )   PDF (1541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随着中国全面脱贫任务的顺利完成,扶贫战略由解决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对于精准扶贫阶段主要依靠发展旅游实现脱贫的许多革命老区来说,后扶贫时代背景下其旅游扶贫的对象更为复杂,在旅游扶贫识别、帮扶与考核中面临诸多的困境,通过构建旅游扶贫识别标准体系、按需帮扶与综合考核等措施,以期提升革命老区旅游扶贫的效果。
    基于“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的汉阴县蚕桑发展路径探索
    黎欢吉, 陈蓓
    2021, 60(20):  210-21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42
    摘要 ( 416 )   PDF (1554KB) ( 1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重要特征。只有产业真正发展起来,才能彻底拔掉“穷根”,实现脱贫致富。汉阴县在探索产业发展过程中,准确地找到了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并科学探索出了 “三个一”产业扶贫模式。该模式强调在基层党支部的引领下,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找准产业定位,借助扶贫资金助力产业发展。通过运用该模式进行实践,不仅为汉阴县脱贫致富做出重要贡献,还为今后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基于乡村振兴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内生动能与外部赋能研究
    李晶
    2021, 60(20):  214-21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0.043
    摘要 ( 444 )   PDF (1543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产业功能视角,结合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利益归属,分析内生动能和外在赋能的关系。村民作为文化传承者是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内生动能,政府及社会提供外部赋能,推动乡村振兴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强化外部赋能、激发内生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