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家琼,丁亨虎.潜江市“虾稻共作”模式下水稻科学施肥与管水技术[J].种子科技,2014,32(6):50. [2] 秦尊文. 以“虾稻共作”模式为抓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潜江市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的观察与思考[J].中国发展,2016, 160(6):51-56. [3] 蒋静,郭水荣,陈凡,等.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2016(5):71. [4] 奚业文,周洵.稻虾连作共作稻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效益初步研究[J].中国水产,2016,49(3):78-82. [5] 曹凑贵,江洋,汪金平,等.稻虾共作模式的“双刃性”及可持续发展策略[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9):1245-1253. [6] 周强,涂军明,王欢,等.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广两优15[J].杂交水稻,2011,26(6):87-88. [7] 王欢,吕锐玲,周强,等.中稻新品种广两优1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42(22):34,36. [8] 汪本福,杨志勇,张枝盛,等.基于稻虾共作模式的水稻绿色生产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24):4711-4713. [9] 邬亚文,夏小东,职桂叶,等.基于文献的国内外水稻研究发展态势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0):4129-4141. [10] 凌启鸿. 精确定量轻简栽培是作物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方向[J].中国稻米,2010,16(4):1-6. [11] 轩素芹. 水稻黄华占在湖北省的高密度轻简化直播栽培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1):19-20,23. [12] 王关林,苏章锋,刘东,等.虾稻共作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中稻施肥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46(2):160-162. [13] 夏国钧. 稻虾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45(19):253-254. [14] 朱文达,张宏军,何燕红,等.旱莲草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防治经济阈值[J].植物保护学报,2012,39(6):556-560. [15] 徐大兵,贾平安,彭成林,等.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杂草生长和群落多样性的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2):5599-5602. [16] 魏守辉,强胜,马波,等.稻鸭共作及其它控草措施对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6):1067-1071. [17] 侣国涵,彭成林,徐祥玉,等.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6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