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世林,兰进,徐锦堂.天麻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0,31(1):68-71. [2] 蒋华梅,杨秀群,刘华丽.贵州德江产红天麻不同生长期不同组织中的天麻素含量[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5):43-44. [3] 金继华,李专,杨欣,等.贵州天麻主要挥发性成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医药信息,2021,38(1):17-23. [4] 韩宇,邹西梅,赵新海,等.黔产天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J].云南化工,2018,45(10):102-103. [5] 熊汝琴,王锐,陈顺芳,等.不同产地红天麻挥发性成分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167-4169. [6] 宿曼筠,殷世宁,吴爱英.天麻指纹图谱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9,33(3):310-316. [7] 冉孝琴,桂阳,张丽娜,等.天麻种子自然萌发和生长特性[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0):2325-2329. [8] 余文霞,董晓曼,雷胄熙,等.铁皮石斛栽培居群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1):53-58. [9] 杨美权,刘大会,邵爱娟,等.云贵高原黄花蒿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和聚类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3):3097-3102. [10] 张毅,华福平,童燕,等.河南省麦套花生的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陕西农业科学,2010,56(2):6-8. [11] 李艳花,陈红,王萍,等.蚕豆高代材料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0):79-81. [12] 万华雄. 浙优21茎秆抗倒伏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中国种业,2021(10):70-74. [13] 李娟,孔德章,焦爱霞,等.基于贵州地区玉米DUS测试数量性状变异与分级标准研究[J].种子,2021,40(10):34-40. [14] 张进帅,黄翠红,王慧,等.水稻单株产量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通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8):108-113. [15] 苗建利,邓丽,郭敏杰,等.开农82花生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21(9):8-11. [16] 钱润,李慧,华中一,等.栽培天麻农艺性状的数量分类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3):3085-3090. [17] 王丽,刘大会,马聪吉,等.乌天麻箭麻在不同气候地区的生育期及农艺性状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7,28(8):1991-1994. [18] 王丽,马聪吉,刘大会,等.昭通天麻地下块茎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4):64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