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永博,沈敏,吴建,等. 迈向优质旅游:全域旅游供需错配及其治理——苏州吴江案例研究[J]. 旅游学刊,2018,33(6):36-48. [2] 周成,金川,赵彪,等.区域经济-生态-旅游耦合协调发展省际空间差异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7):203-208. [3] 苏智杰,赵中秋,祝培甜.安徽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与空间演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3(3):115-122. [4] 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24(8):23-29. [5] 程慧,徐琼,郭尧琦.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J].经济地理,2019,39(7):233-240. [6] 宋小龙,米文宝,李陇堂,等.宁夏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空间错位研究[J].干旱区地理,2022,45(2):593-605. [7] 王岳,刘学敏,哈斯额尔敦.荒漠化治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及其驱动因素——以毛乌素沙地为例[J].资源科学,2022,44(6):1224-1237. [8] 冯超林,黄雨婕,骆毓燕.西部资源型城市EEET系统耦合协调研究——以广西三市为例[J].生态经济,2020,36(2):104-110. [9] 马勇,朱建庄.绿色人居视角下区域经济-生态-居住耦合关系研究——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8, 34(5):143-147. [10] 翁钢民,唐亦博,潘越,等.京津冀旅游—生态—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时空演进与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21,41(12):196-204. [11] 吴耿安,刘巍,郑向敏.旅游、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错位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3):80-84. [12] 姚岚博,冶建明,王芸,等.干旱区人居环境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及作用机制研究——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2023,46(6):1013-1023. [13] 马慧强,廉倩文,韩增林,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化[J].经济地理,2020,40(5):19-28. [14] 李秋雨,朱麟奇,王吉玉.全域旅游背景下吉林省旅游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J].地理科学,2020,40(6):948-955. [15] 赵胡兰,杨兆萍,韩芳,等.新疆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耦合态势分析及预测[J].干旱区地理,2020,43(4):1146-1154. [16] 周成,冯学钢,唐睿.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3):186-193. [17]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7):892-896. [18]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1):62-68. [19] 吴英玲,尹鹏,周丽君,等.中国省域旅游产业与人居环境耦合关系及其障碍因子研究[J].生态经济,2019,35(2):155-159. [20] 谷永泉,杨俊,冯晓琳,等.中国典型旅游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5,35(4):410-418. [21] 谢炳庚,陈永林,李晓青.耦合协调模型在“美丽中国”建设评价中的运用[J].经济地理,2016,36(7):38-44. [22] 张洪,方文杰,陶柳延.长三角中心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 53(5):84-91. [23] 廖重斌.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76-82. [24] 董琳. 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统计与决策,2022,38(12):122-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