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许珂,卜书海,梁宗锁,等. 林麝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7):147-150. [2] 姜海瑞. 陕西凤县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种群生态学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 吴军, 徐海根, 陈炼. 气候变化对物种影响研究综述[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27(4):1-6. [4] 彭少麟, 李勤奋, 任海. 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2,22(7):1153-1159. [5] 马瑞俊, 蒋志刚. 全球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5,25(11):3061-3066. [6] SCHLOSS C A,NUÑEZ T A,LAWLER J J. Dispersal will limit ability of mammals to track climate change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2,109(22):8606-8611. [7] LEVINSKY I, SKOV F, SVENNING J C, et al.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distributions and diversity patterns of European mammals[J].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2007,16(13): 3803-3816. [8] 闵泓翔, 王洪军. 四川九龙山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复壮措施初探[J]. 四川林勘设计,2013(1):55-57. [9] 彭杰, 彭建军, 邓亚平, 等. 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数量初步调查[J]. 林业科技通讯,2018(4):30-32. [10] 范晓东,孙斌,胡建华,等. 太白山龙洞沟区域林麝活动状况调查[J]. 绿色科技,2017(4):14-16. [11] 裴俊峰,车利锋,汪青雄,等. 陕西黄龙山区原麝种群数量与分布的初步研究[A]. 中国生态学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国际动物学会、四川省动物学会.第十三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 成都:中国生态学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技委员会、国际动物学会、四川省动物学会,2017.201. [12] 张英,陈鹏.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分布与保护[J]. 陕西林业科技,2013(3):28-30. [13] 胡忠军,王淯,薛文杰, 等. 陕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密度[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1):65-71. [14] 郭建,程晓峰,巨云为,等. 冶勒自然保护区林麝对生境选择研究[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7(2):183-185. [15] 魏辅文,王维,杨光,等. 四川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密度初步分析[J]. 四川动物,1995(2):66-67. [16] 李璇,李垚,方炎明. 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白栎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J]. 林业科学,2018,54(8):153-164. [17] 张天蛟,刘刚.提高生态位模型时间转移能力的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2):98-105. [18] 赵晶晶,高丹,冯纪年. 基于MaxEnt模型的葡萄根瘤蚜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43(11):99-104,112. [19] 王雷宏,杨俊仙,徐小牛. 基于MaxEnt分析金钱松适生的生物气候特征[J]. 林业科学,2015,51(1):127-131. [20] 赵文娟,陈林,丁克坚, 等. 利用MAXENT预测玉米霜霉病在中国的适生区[J]. 植物保护,2009,35(2):32-38. [21] 孙颖,秦大河,刘洪滨.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不确定性处理方法的介绍[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2,8(2):150-153. [22] PHILLIPS S J, ANDERSON R P, SCHAPIRE R E.Maximum entropy modeling of species geographic distributions[J]. Ecological modelling,2006,190(3-4): 231-259. [23] 曹学仁,陈林,周益林,等. 基于MaxEnt的麦瘟病在全球及中国的潜在分布区预测[J]. 植物保护,2011,37(3): 80-83. [24] 赵文娟. 玉米霜霉病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9. [25] 王运生,谢丙炎,万方浩,等. ROC曲线分析在评价入侵物种分布模型中的应用[J]. 生物多样性,2007,15(4):365-372. [26] VANAGAS G.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and comparison of cardiac surgery risk stratification systems[J].Interactive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2004,3(2):319-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