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UANG S, LI J, XU M.Water surface variations monitoring and flood hazard analysis in Dongting Lake area using long-term Terra/MODIS data time series[J]. Natural hazards,2012,62(1):93-100. [2] 毛德华,邹君,李杰,等. 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方法在洞庭湖区洪灾易损性评价中的应用[J]. 冰川冻土,2010,32(2):389-396. [3] 胡光伟,毛德华,李正最,等. 60年来洞庭湖区进出湖径流特征分析[J]. 地理科学,2014,34(1):89-96. [4] 毛德华,胡光伟,刘慧杰,等. 基于能值分析的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标准[J]. 应用生态学报,2014,25(2):525-532. [5] 毛德华. 高(灾害)风险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探讨——以洞庭湖区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6):54-56. [6] LIU J, DENG X.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on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process of LUCC[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55(14):1354-1362. [7] MUNROE D K, MÜLLER D. Issues in spatially explicit statistical land-use/cover change (LUCC) models: Examples from western Honduras and the Central Highlands of Vietnam[J]. Land use policy, 2007,24(3):521-530. [8] 路昌, 雷国平, 周浩, 等. 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地形梯度效应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 2017,31(8):53-60,97. [9] 李靖, 廖和平, 蔡进, 等. 山地城市边缘土地利用格局与变化的地形梯度分布特征分析——以重庆市巴南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27(2):296-305. [10] 郭洪峰, 许月卿, 吴艳芳. 基于地形梯度的土地利用格局与时空变化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 经济地理,2013, 30(1):160-166,186. [11] 叶庆华,刘高焕,陆洲,等. 基于GIS的时空复合体-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模型研究方法[J]. 地理科学进展,2002,21(4):349-357. [12] 孙丕苓, 许月卿, 王数. 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30(14):277-288. [13] 李升发,董玉祥.广州市土地利用垂直分层模式及其演变过程[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6):1019-1029. [14] 张静,任志远. 秦巴山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地形梯度效应[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4):250-257. [15] 刘纪远, 张增祥, 庄大方, 等.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地理研究, 2003,22(1):1-12. [16] 程俊翔, 徐力刚, 王青, 等. 洞庭湖近30 a水位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 湖泊科学, 2017,29(4):974-983. [17] 唐玥,谢永宏,李峰,等. 1989—2011年东洞庭湖草洲出露面积变化及其与水位响应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2013, 24(11):3229-3236. [18] 吴理财, 吴孔凡. 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1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