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袁国飞. 杂交水稻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15): 6-11. [2] 吴方喜, 蔡秋华, 朱永生, 等.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 63 的利用与创新[J]. 福建农业学报, 2011, 26(6):1101-1112. [3] 王玉平, 李仕贵, 黎汉云, 等. 高配合力优质水稻恢复系蜀恢 527 的选育与利用[J]. 杂交水稻, 2004, 19(4):12-14. [4] 陈忠明, 王秀娥, 胡兴雨, 等. 水稻长穗颈恢复系9311 eR的诱变选育[J]. 江苏农业科学, 2005(4):9-11. [5] 符辰建, 胡小淳, 秦鹏, 等. 优质抗病广适高产两系杂交稻晶两优534的选育[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3):221-224. [6] 房预伟, 张伟, 陈佑源, 等. 2001—2017 年我国优质稻推广应用现状[J].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 1-14. [7] 袁熹, 李大勇, 宋凤鸣. 水稻对稻瘟病的广谱抗性:分子机制及其育种应用[J].植物生理学报, 2017, 53(8): 1348-1358. [8] 白和盛, 詹存钰, 王宝和, 等. 中籼扬稻6号及其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J]. 杂交水稻, 2001, 16(6): 13-15. [9] 陈飞, 张昌泉, 周少川, 等. 优质籼稻品种黄华占和扬稻6号稻米理化特性和淀粉精细结构比较[J]. 中国稻米,2021,27(1):14-19. [10] 李洪亮, 李荣田. 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聚合及其育种价值分析[J]. 北方水稻, 2010, 40(5): 7-12, 21. [11] 杜雪树, 夏明元, 李进波, 等.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香稻恢复系[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9,28(6):651-6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