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许国平. 中国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进展及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2):276-284.
[2] 焦红,汪洋.基于PSR模型的佳木斯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1):29-36.
[3] 张小虎,雷国平,袁磊,等.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88-93.
[4] 崔馨月, 方雷, 王祥荣,等.基于DPSIR模型的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生态学报, 2021,41(1):302-319.
[5] 叶辉,王金亮,赵娟娟.基于DPSIR-EES模型的北回归线(云南段)生态安全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3):291-298.
[6] 马轩凯,高敏华.西北干旱地区绿洲城市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7,40(1):172-180.
[7] 程东林,陈英,乔蕻强,等.西北生态脆弱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时序性评价——以兰州市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0, 33(7):83-89.
[8] 刘凌冰,李世平.西北荒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酒泉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190-194,202.
[9] 杨倩倩,陈英,金生霞,等.西北干旱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省古浪县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2,30(4):195-199,241.
[10] 刘洋,蒙吉军,朱利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30(24):6980-6989.
[11] 周晓. 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风险评价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12] 许康. 延安市土地利用生态评价[D].西安:长安大学,2011.
[13] 刘晓涵. 陕西省延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0.
[14] 吴金华,李纪伟,朱鸿儒.基于ArcGIS区统计的延安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7):1180-1188.
[15] 解雪峰,吴涛,肖翠,等.基于PSR模型的东阳江流域生态安全评价[J].资源科学,2014,36(8):1702-1711.
[16] 李玲,侯淑涛,赵悦,等.基于P-S-R模型的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预测[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1):188-192.
[17] 李春燕,南灵.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中国土地科学,2015,29(4):72-81.
[18] 张军以,苏维词,张凤太.基于PSR模型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1,31(6):1039-1044.
[19] 薛鹏春.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延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延安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延安新区一期城市设计导则>的决议》落实情况的报告[EB/OL].http://www.yasrd.gov.cn/3g/show.asp?m=1&d=11175,2020-11-05.
[20] 雷向杰,李芳,赵晓萌.延安市2013年7月极端连续降水致灾评估分析[J].暴雨灾害,2016,35(6):521-528.
[21] 李桂英,杨丽.延安市冬季降雪天气环流特征及物理量场分析[J].南方农业,2017,11(29):98-101.
[22] 延安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yjs.yanan.gov.cn/yjdt/fzgh/1572196936037961729.html,2009-08-25.
[23] 杜国明,孙晓兵,刘彦随.延安市退耕对生态的影响及其人文驱动因素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6,23(3):233-239,245.
[24] 薛占海.2017年延安市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shaanxi.gov.cn/zfxxgk/zfgzbg/sqszfgzbg/201703/t20170301_1474360_wap.html,2017-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