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清亮,李垚,方升佐. 基于MaxEnt模型的青钱柳潜在适宜栽培区预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1(4):25-29. [2] 魏春生,张熙,祝凯,等. 不同类型基质对青钱柳扦插生根的影响[J]. 林业资源管理,2020(4):134-139. [3] 李云,黄艳春,刘兴锋. 青钱柳育苗技术[J]. 湖南林业科技,2020,47(2):120-122. [4] 段传宏,王晓云,晏燕,等. 青钱柳人工林在豫南地区冠积特征分析[J]. 河南科学,2019,37(11):1752-1757. [5] 吴晓璇. 青钱柳优株选择及天然林立地条件分析[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9. [6] 陈培,周明明,方升佐,等. 光质对不同家系青钱柳叶酚类物质积累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2):17-25. [7] 梁彦兰. 濒危树种青钱柳群落结构与栽培技术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4. [8] 郭玉硕. 青钱柳杉木混交林的经营效果[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1):61-64. [9] 王飞,郭树江,韩福贵,等. 民勤荒漠植物叶片水分吸收性状研究[J]. 干旱区研究,2020,37(5):1256-1263. [10] 刘朝阳,罗应华,于瀛,等. 四种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叶功能性状的种内和种间变异[J]. 广西植物,2022,42(2):257-266. [11] 程栋梁,林娜. 福州市常见植物比叶面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131-15133,15136. [12] 彭曦,闫文德,王凤琪,等. 基于叶干质量比的杉木比叶面积估算模型的构建[J]. 植物生态学报,2018,42(2):209-219. [13] 徐福余,王力华,李培芝,等. 若干北方落叶树木叶片养分的内外迁移Ⅰ. 浓度和含量的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1997(1):1-6. [14] 陈子林,康华靖,刘鹏,等. 浙江大盘山香果树群落各层优势种叶片热值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3):33-37,54. [15] 刘春喜,刘海伦. 刺五加生长过程中叶片干鲜比值研究[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6-27. [16] 徐倩,杨济达,张志明,等. 不同海拔车桑子叶片功能性状的比较[J]. 西部林业科学,2017,46(1):65-69,78. [17] 任昱,卢琦,吴波,等. 不同模拟增雨下白刺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的比较[J]. 生态学报,2015,35(14):4707-4715. [18] 徐朝斌,钟全林,程栋梁,等. 基于地理种源的刨花楠苗木比叶面积与叶片化学计量学关系[J]. 生态学报,2015,35(19):6507-6515. [19] 胡耀升,么旭阳,刘艳红. 长白山森林不同演替阶段比叶面积及其影响因子[J]. 生态学报,2015,35(5):1480-1487. [20] 杨克彤,陈国鹏,李广,等. 兰州市区主要阔叶绿化树种叶表型可塑性特征[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1):126-131,155. [21] 冯家宝,范顺祥,侯煜飞,等. 河北省森林草原区草本植物叶功能性状种间和种内变异[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1,49(1):23-28. [22] 周丽丽,钱瑞玲,李树斌,等. 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叶片功能性状及养分重吸收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2019,30(7):2320-2328. [23] CHELLI S,OTTAVIANI G,SIMONETTI E,et al.Intraspecific variability of specific leaf area fosters the persistence of understorey specialists across a light availability gradient[J]. Plant biology,2020,23(1):212-216. [24] 郭亮,李晓铁,秦丽凤. 桂北地区青钱柳不同时期活性成分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2019,40(6):81-84,114. [25] 粟君,方升佐,尚旭岚,等. 施肥对不同青钱柳种源苗期生长和多糖含量的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1):4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