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铁钊. 七个烤烟品种产质的稳定性分析[J].中国烟草,1988(2):18-22. [2] 王元英,冯全福. 烤烟品种产量和质量稳定性研究[J].中国烟草,1990(1):14-19. [3] 周翔,赵传良,梁洪波,等.湖北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年度间稳定性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11, 32(6):21-25. [4] 田栾栾,张千子,邓邵文,等.玉溪烟区不同年份K326初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稳定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20, 48(6):179-183. [5] 王红峰,孙曙光,杨晓亮,等.重庆烟区烤烟生态环境与农艺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19(2):29-33. [6] 靳辉勇,黎娟,朱益,等.土壤调理剂对烤烟根系活力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9,33(1):158-165. [7] 金亚波,夏衍,陈泽鹏,等.根施生物肥和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烟叶烟碱和钾含量的影响[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4):417-420. [8] 卜令铎,李江舟,张立猛,等.5种外源活性物质促进烤烟增产提质的机制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8,31(5):941-947. [9] 敖金成,郑武,罗华元,等.增施生物菌肥对烤烟产量及内在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7):63-66. [10] 朱秀峰. 烤烟上部叶不同成熟度采收及其烘烤工艺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20(16):192-193. [11] 刘雅娴. 不同营养条件下的鲜烟素质与烘烤工艺[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 [12] 孟智勇,杨应明,高相彬,等.不同密集烘烤工艺对浓香型烤烟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7, 46(2):136-142. [13] 王涛,高华锋,解燕,等.不同装烟方式对烤烟烘烤效果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7, 23(12):68-71. [14] 夏凯,齐绍武,郭汉华,等. 湖南省不同生态区域烤烟品质变化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09, 6(2):6-8. [15] 王彦亭,谢剑平,李志宏.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16] 孟恺琳,周清明,黎娟,等. 湖南浓香型产区烤烟化学成分比较及聚类分析[J].作物研究,2015,29(3):259-262. [17] 王冬,赵铭钦,张学杰,等.烤烟物理特性与化学成分的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15(6):52-58. [18] 赵铭钦,赵辉,王文基,等.不同基因型烤烟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间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09,30(3):7-12. [19] 刘青丽,张云贵,徐艳丽,等.移栽期、施肥和品种对烤烟清香型风格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7,38(2):1-7. [20] 杨欣,曾静,李晓婷,等.移栽期、施肥时间和留叶数对临沧双江烟区烤烟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 2018, 45(11):1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