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宁朝山,李绍东.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度动态评价[J]. 人民黄河,2020,42(12):1-6. [2] 王军. 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用研究[J]. 人民黄河,2021,43(3):6-10. [3] 刘琳轲,梁流涛,高攀,等.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系及交互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176-195. [4] 彭红松,郭丽佳,章锦河,等. 区域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进展[J]. 资源科学,2020,42(4):593-606. [5] 苏胜亮.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21,28(2):367-374. [6] 李瑞峰.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产业重构[J]. 农业经济,2018(10):56-58. [7] 张俊峰,贺三维,张光宏,等. 流域耕地生态盈亏、空间外溢与财政转移——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20(12):120-132. [8] 高邓. 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 农业经济,2020(5):18-19. [9] 李朝洪,赵晓红.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协调发展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3(2):144-152. [10] 彭铁光,熊曦. 熵权综合评价法在林业投入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中的应用[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36(4):135-140. [11] 吕洁华,孙喆,张滨.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及关键因素判别[J]. 生态经济,2020,36(6):83-88. [12] 曹利军,王华东.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理与方法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1998(5):80-86. [13] 马阿滨,王伟英,孙宝刚. 黑龙江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研究[J]. 林业科学,2004(2):68-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