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亮,周成虎,杨帆,等.2000—2011年中国PM2.5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解析[J].地理学报,2017,72(11):2079-2092.
|
[2] |
张永安,邬龙.政策梳理视角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特点及政策完善方向探析[J].环境保护,2015,43(5):48-50.
|
[3] |
YI H H, HAO J M, TANG X L.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developmental[J]. Energy policy, 2007, 35: 907-915.
|
[4] |
张嘉祯. 长三角城市群PM2.5、PM10时空特征分析及空气质量评价[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
[5] |
姜磊,周海峰,赖志柱,等.中国城市PM2.5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分析:2015—2017年[J].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3816-3825.
|
[6] |
徐雪梅,冯小琼,陈军辉,等.成都市主城区PM2.5碳组分污染特征分析[J/OL].环境化学,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44.X.20210809.1602.012.html.
|
[7] |
苏业旺,刘威杰,毛瑶,等.华中地区夏季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OL].环境科学,https://doi.org/10.13227/j.hjkx.202106213.
|
[8] |
姚森,王乾恒,薛妍,等.郑州市冬季大气PM2.5金属元素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J/OL].环境科学,https://doi.org/10.13227/j.hjkx.202105297.
|
[9] |
石小翠,帕丽达·牙合甫,宋思醒,等.乌鲁木齐市大气PM2.5中元素特征及风险评价[J/OL].环境科学与技术,https://doi.org/10.19672/j.cnki.1003-6504.2021.05.023.
|
[10] |
冯婷,王锋文,卢培利,等.重庆市典型城区PM2.5生物标志物组分特征及其对来源的指示[J/OL].中国环境科学,https://doi.org/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10730.001.
|
[11] |
余创,张玉秀,陈伟.银川市PM2.5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解析[J].中国环境科学,2021,41(7):3055-3065.
|
[12] |
王涛,邵田田.2017年上海市PM2.5和PM10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J].河南科学,2018,36(11):1752-1758.
|
[13] |
金凤君,林美含,张晓平,等.中国高耗能产品生产与区域PM2.5浓度的动态关联效应——基于省级尺度的分析[J].地理研究, 2021,40(8):2141-2155.
|
[14] |
钟雨桐,韦晶,郑月明,等.基于静风期污染物的PM2.5排放清单空间精细化方法[J/OL].地球信息科学学报,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809.p.20210801.1527.004.html.
|
[15] |
李文敏. 基于物联网的大气颗粒污染物浓度监测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46(6):130-134.
|
[16] |
张文阁,许潇,刘俊杰.中国、英国PM2.5质量浓度溯源方法双边比对[J].中国计量,2021(6):70-73.
|
[17] |
伍万祥,吴艳兰,江鹏,等.地气解耦的Himawari-8卫星PM2.5浓度估算深度神经网络方法[J].环境科学学报, 2021, 41(5): 1753-1763.
|
[18] |
王长梅,万大娟,王开心,等.长沙市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21(12): 5157-5165.
|
[19] |
黄炯丽,莫招育,刘慧琳,等.2020年2月南宁市一次大气PM2.5污染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 2021, 41(4): 1173-1183.
|
[20] |
郭庆元,杨晓春,吴其重,等.基于数值模拟对西安地区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PM2.5区域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20, 40(9):3103-3111.
|
[21] |
张亚楠. 西安市PM2.5WSOC的组成、光谱特性及来源解析[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
[22] |
蒋辉,段克勤.基于HYSPLIT模型的2017年西安市首要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6(2):243-252.
|
[23] |
魏颖,陈焕盛,刘航,等.春季沙尘对关中地区PM2.5浓度影响的多尺度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20,44(1):76-92.
|
[24] |
刘梦梅. 西安市南郊大气PM2.5和PM10中PAHs和PAEs污染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
[25] |
魏国茹,史兴民.西安市PM2.5健康损害价值评估[J].环境科学,2018,39(7):3014-3021.
|
[26] |
王堃,韩永明,何世恒,等.西安市重污染与清洁天PM2.5组分及其活性氧物质对比[J].环境科学, 2017, 38(7): 2679-2687.
|
[27] |
陈旭彤,赵先贵,朱泓铮,等.2014年西安市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城市地理,2015(18):255-256.
|
[28] |
牛馨祎,曹军骥,徐红梅,等.西安市初中学校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J].地球环境学报, 2012, 3(5):1078-1084.
|
[29] |
张婷,曹军骥,吴枫,等.西安春夏季气体及PM2.5中水溶性组分的污染特征[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5): 641-647.
|
[30] |
李光强,曾绍琴,邓敏,等.重心转移曲线在时空演化模式表达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3, 38(8): 940-944.
|
[31] |
关伟,王春明.沈阳经济区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轨迹分析[J].人文地理,2014,29(3):103-108.
|
[32] |
王介勇,刘彦随.1990年至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重心演进格局及其驱动机制[J].资源科学,2009,31(7):1188-1194.
|
[33] |
徐建华. 计量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
[34] |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2012陕西省环境状况公报[R].2011-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