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梓豪,赵清贺,丁圣彦,等.坡度和植被盖度对河岸坡面侵蚀产沙特征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1):1892-1904.
|
[2] |
曹梓豪,赵清贺,左宪禹,等.黄河下游河岸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及其与汇流路径长度关系[J].土壤学报,2018,55(6):1389-1400.
|
[3] |
张祎帆,赵清贺,丁圣彦,等.坡度和植被盖度对粉砂质河岸带坡面流侵蚀水动力特征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7,28(8):2488-2498.
|
[4] |
王志刚,涂人猛,孙佳佳,等.基于地类、坡度与植被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方法——以毕节市毛家湾小流域为例[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30(5):22-26.
|
[5] |
房世波,谭凯炎,刘建栋,等.鄂尔多斯植被盖度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J]. 植物生态学报,2009,33(1):25-33.
|
[6] |
丁翔. 黄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坡度坡向对植被盖度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
[7] |
张景洲,张升堂,李红,等.植被排列方式及坡度对坡面流Fr影响的试验研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7,15(4):203-208.
|
[8] |
赵鸿雁,周翼,裴婷婷,等.甘肃中东部植被时空变化及其对坡度的响应[J].遥感信息,2019,34(4):133-139.
|
[9] |
李石华,金宝轩,周峻松,等.抚仙湖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分异及其与坡度的关系[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36(3):165-170.
|
[10] |
李照金,罗加敏,熊杰,等.植被和坡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现代园艺,2014(24):6-7.
|
[11] |
王素叶,王争艳,潘元庆. 浅析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与方法——以偃师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9):9-11.
|
[12] |
刘英,侯恩科,岳辉.基于MODIS的神东矿区植被动态监测与趋势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17,29(2):132-137.
|
[13] |
祁生林.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理论及实践——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
[14] |
刘军,张正福,胡燕凌. 应用DEM数据进行耕地坡度分级量算方法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24(5):691-697.
|
[15] |
罗笑,罗杨,陈瑞芳,等. 喀斯特地区林地地类变化对地形因子的响应——以贵州龙里县为例[J].西部林业科学,2019,48(6):146-155.
|
[16] |
韦海航,周春国,郑芊卉,等. 湖北竹山县植被覆盖度与地形因子的空间关系分析[J].人民长江,2019,50(3):78-83,100.
|
[17] |
熊小菊,廖春贵,陈月连,等. 地理因子对北部湾经济区植被覆盖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7):268-273.
|
[18] |
熊巧利,何云玲,李同艳,等. 西南地区生长季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与地形因子的响应[J].水土保持研究,2019,26(6):259-266.
|
[19] |
郑洋,陈志强. 宁化县地形及土壤特征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4):152-156.
|
[20] |
井学辉,曹磊,郭仲军,等.阿尔泰山小东沟林区植被随地形分布规律[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21(3):533-539.
|
[21] |
邓涵中. 基于RS-GIS梵净山植被分布规律的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5):32-37.
|
[22] |
张春英,卓德雄,张祖柱,等.植被景观指数随一阶地形因子分异的变化规律[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0(6):536-541.
|
[23] |
文雅琴,熊康宁,李瑞. 黔东北喀斯特坡面产流产沙及土壤含水量特征[J].人民黄河,2020,42(3):77-81,86.
|
[24] |
李元寿. 青藏高原典型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覆盖变化对水循环影响的试验应用研究[D].兰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2007.
|
[25] |
黄德青,于兰,张耀生,等.祁连山北坡草地生物量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草业科学,2011,28(8):1495-1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