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彦随.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地理学报,2018,73(4):637-650. [2] 叶超,于洁. 迈向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结合研究的关键与趋势[J]. 地理科学,2020,40(4):528-534. [3] 张琛,孔祥智.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思考[J]. 理论探索,2021(1):92-100,120. [4] 雷娜,郑传芳.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关系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20,36(11):67-72. [5] 蒋正云,胡艳.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机制及优化路径[J].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3):702-721. [6] 马长发,朱晓旭. 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互动关系研究[J]. 生态经济,2021,37(5):99-105. [7] 蔡炉明,钟宇.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 区域金融研究,2021(4):87-92. [8] 张凤云,朱晓俊. 安徽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机理和测度[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38(1):86-91. [9] 佘茂艳,王元地. 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21,37(13):84-88. [10] 廖文梅,虞娟娟,袁若兰.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同性——基于不同时序脱贫县(市)的比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0,30(10):132-142. [11] 董文静,王昌森,张震. 山东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时空耦合研究[J]. 地理科学,2020,40(4):628-636. [12] 蒋正云,胡艳. 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机制及优化路径[J].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3):702-721. [13] 黄海立.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21,37(5):108-111. [14] 李民梁,李祥. 广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动态协调发展关系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2021(2):1-12. [15] 朱喜安,魏国栋. 熵值法中无量纲化方法优良标准的探讨[J]. 统计与决策,2015(2):12-15. [16] 孙东琪,张京祥,张明斗,等.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J].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060-1071. [17] 李民梁,李祥. 广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动态协调发展关系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2021(2):1-12. [18] 马广兴. 河南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性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3):103-112. [19] 徐维祥,李露,周建平,等.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及其驱动机制[J].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9):2044-2062. [20] 俞云峰,张鹰. 浙江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基于耦合理论的实证分析[J]. 治理研究,2020,36(4):4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