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中华本草第8卷[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150-151. [2] 朱华. 中国壮药图鉴(上)[M].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665. [3] 陆科闵,王福荣. 苗族医学[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6.441-442. [4] 王华南. 仡佬族药物彩色图谱[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17.69. [5] 刘亚华. 侗族药物彩色图谱[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 2017.75. [6]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5.332. [7] 中国生草药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草药手册[M]. 武汉:宏业书局有限公司,1983.470-471. [8] 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 四川中药志第2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88-89. [9] 赵汝能. 甘肃中草药资源志(上册)[M].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844-846. [10] 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云南省药品检验所. 中国民族药志(第一卷)[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207-211. [11]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广西本草选编(上册)[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74.1232-1233. [12] 李世全. 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591-592. [13] 李建秀,周凤琴,张照荣. 山东药用植物志[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 834-835. [14] 冼寒梅,邓家刚. 广西临床常用中草药[M].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197-198. [15] 钟鸣,黄瑞松,梁启成. 中国壮药学[M].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6.492. [16] 清·吴其浚. 植物名实图考[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57.674. [17] 湖南中医药研究所. 湖南药物志(第1辑)[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62.243-244. [18] 贵州省中医研究所. 贵州草药(第2集)[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1970.11. [19] 青岛市中草药手册编写组. 青岛中草药手册[M]. 山东青岛:青岛市中草药手册编写组,1975. [20] 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卫生局. 湖北中草药志(2)[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78. [21] 黄燮才,周珍诚,张骏.广西民族药简编[M]. 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药品检验所,1980. [22] 《浙江药用植物志》编写组. 浙江药用植物志(下)[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3] 吴修仁. 广东药用植物简编[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24] 黎光南. 云南中药志(1)[M].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25] 宋·唐慎微.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名著证类本草[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26] 司有奇,苏意明,张承明,等. 黔南本草(上册)[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5.320. [27] 梁启成,钟鸣. 中国壮药学[M].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5.428-429. [28]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上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9] 韦浩明,蓝日春,滕红丽. 中国壮药材[M].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6.257. [30] 江西药科学校革命委员会. 草药手册[M]. 南昌:江西药科学校革命委员会,1970. [31] 张东东,许欢,李真,等.吉祥草甾体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南药学,2015,13(7):701-704. [32] 徐旭,吴蓓,李艳,等.贵州苗药吉祥草中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8,49(6):1261-1265. [33] 杨建琼,汪冶,晏晨,等.吉祥草化学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22(2):245-247. [34] 徐宏,杜江.苗药观音草在民间的使用及开发应用情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5):43-44. [35] 张元,杜江,邱德文. 苗药——吉祥草的研究概况[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