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发布,为气候变暖再敲警钟[EB/OL].2019-12-20. [2] 田云,张俊飚,李波.中国农业碳排放研究:测算、时空比较及脱钩效应[J].资源科学,2012,34(11):2097-2105. [3] 胡婉玲,张金鑫,王红玲.中国种植业碳排放时空分异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0,36(15):92-95. [4] 何艳秋,陈柔,朱思宇,等.中国农业碳排放空间网络结构及区域协同减排[J].江苏农业学报,2020,36(5):1218-1228. [5] 尚杰,杨滨键.区域农业碳足迹动态影响效应研究——以潍坊市种植业为例[J].农村经济,2020(5):75-82. [6] 陈红,王浩坤,秦帅.农业碳排放的脱钩效应及驱动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7):247-252. [7] 丁宝根,杨树旺,赵玉.长江经济带种植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35(10):1252-1258. [8] 陈炜,殷田园,李红兵.1997-2015年中国种植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2):37-44. [9] 高标,房骄,李玉波.基于STIRPAT模型的区域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39(10):190-197. [10] 赵先超,宋丽美,谭书佳.基于LMDI模型的湖南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41(1):177-183. [11] 于伟咏,漆雁斌,明辉,等.中国农业系统碳汇和碳源的省域差异及影响因素[J].西部林业科学,2016,45(5):1-7. [12] 张丹,张卫峰.低碳农业与农作物碳足迹核算研究述评[J].资源科学,2016,38(7):1395-1405. [13] ZHANG D,SHEN J B,ZHANG F S,et al.Carbon footprint of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J]. Scientific reports,2017,7(1):789-813. [14] 王钰乔,濮超,赵鑫,等.中国小麦、玉米碳足迹历史动态及未来趋势[J].资源科学,2018,40(9):1800-1811. [15] 朱向梅,王子莎.黄河流域碳水足迹评价及时空格局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43(10):200-211. [16] 李克让. 土地利用变化和温室气体净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17] 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等.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6):804-812. [18] 洪顺发,郭青海,李达维.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中国生态供需平衡时空动态[J].资源科学,2020,42(5):980-990. [19] 周嘉,王钰萱,刘学荣,等.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中国省域碳排放时空差异及碳补偿研究[J].地理科学,2019,39(12):1955-1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