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兰,李双媛,陈龙. 习近平关于“三农”问题系列重要论述的全面性特征及其价值指向[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8(4):12-20. [2] 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等. 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 地理研究,2019,38(1):102-118. [3] 潘昕,张娇娇,刘怡然,等.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户参与乡村旅游项目路径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J].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2):194-200. [4] 郭清霞. 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地理,2003(4):558-560. [5] 马慧强,谢东伶. 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山西兴县蔡家崖村为例[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5(1):130-137. [6] 王公为,赵忠伟. 行动者网络视域下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与机制研究——以赤峰市雷营子村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1):57-66. [7] 谢双玉,李琳,冯娟,等. 贫困与非贫困户旅游扶贫政策绩效感知差异研究——以恩施为例[J]. 旅游学刊,2020,35(2):80-92. [8] 王文豪. 基于AHP理论的精准扶贫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统计与决策,2020,36(15):60-64. [9] 杨凯,陈丽军.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旅游扶贫的创新模式和路径——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1(5):44-47. [10] 梁兴群,韦鸿,夏庆利,等. 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效率与扶贫路径[J]. 统计与决策,2020,36(21):16-20. [11] 卫飞. 大别山区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21(7):24-27,119. [12] 李龙,杨效忠. 风景道旅游发展的社区居民感知与影响因素——以大别山国家风景道为例[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6):84-92. [13] 李沛. 湖北大别山区旅游脱贫问题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14] 李龙,杨效忠,吴玲. 旅游廊道扶贫: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的实践——基于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沿线12个村的调查[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9(1):16-22. [15] 高荣丽. 豫南大别山区旅游扶贫生态绩效实证探讨[J]. 林业经济,2019,41(6):87-90. [16] 陈丽军. 大别山区域旅游扶贫的实现路径探讨[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6):4330-4334. [17] 银马华,王群,杨兴柱,等. 区域旅游扶贫类型与模式研究——以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区36个县(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18,38(4):215-224. [18] 叶俊. 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应评估——以麻城龟峰山风景区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3):3187-3190. [19] 牛亚琼,杨清,姜梅. 乡村振兴视角下张掖市农户对乡村建设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20(8):66-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