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健,丁伯良. 特种经济动物新品种——蓝孔雀(上)[J]. 农村养殖技术,2001(9):19-20. [2] 马晓晓,李娟,王春仁,等. 孔雀组织滴虫病病理与分子诊断[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15): 82-85. [3] 陈怀涛. 动物疾病诊断病理学(第二版)[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4] 陈建红,张济培. 禽病诊治彩色图谱[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 [5] 张振兴,沈永林. 兽医全攻略+动物园动物疾病[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6] 黄宇,何宏勇,李军,等. 一例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山羊死亡诊断报告[J]. 中国畜禽种业,2018,14(1):120-121. [7] 陈瑜,孙长贵,朱建国. 临床常见细菌、真菌鉴定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8] 杨松,刘欣,刘孝刚,等.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治[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6):120. [9] 彭文安,谢志宇.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治[J]. 湖北畜牧兽医,2015,36(11):42. [10] 冯溪博. 蓝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治[J]. 农民致富之友,2014(16):227. [11] 李颖,周宇,孟宪奎,等. 孔雀异刺线虫病与组织滴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治[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2):139-140. [12] 李新正,韩占兵,张桂枝. 孔雀组织滴虫病的诊治[J]. 中国兽医杂志,2012,48(2): 88-89,101. [13] 施慧,谢建军,王庚申,等. 血卵涡鞭虫核糖体18S rDNA和ITS1-5.8S rDNA-ITS2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2013,37(3):560-565. [14] 王诗瑶,赵元莙,唐发辉. 基于18S rDNA与ITS-5.8S rDNA对重庆地区网状车轮虫的种内分化研究[J]. 动物学杂志,2020, 55(1):77-89. [15] 郝桂英,易利,邓宇,等. 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州分离株18S rDNA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20,28(5):67-71. [16] 李志刚,王文,隋怡楠. 一例蓝孔雀组织滴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体会[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8, 21(7): 8-9. [17] 任俊玲,李和平. 一例景区观赏孔雀异刺线虫与组织滴虫混合感染的诊治[J]. 今日畜牧兽医,2019, 35(6): 75. [18] 董壮,李秀云,关春宇,等. 幼龄蓝孔雀组织滴虫与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断报告[J]. 野生动物学报,2019, 40(2): 445-447. [19] 陈泽芬,于连永,吴左春,等. 孔雀新城疫、组织滴虫与毛滴虫病混合感染的治疗[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1(1): 64. [20] 高延玲,狄元冉,董鹏,等. 动物源性沙门氏菌的分离及耐药性研究[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 35(Z1): 11-13. [21] 张濛,李艳芬,戚浩彧,等. 2015—2016年河南省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7,33(8):748-752. [22] 夏宇飞,周汝顺. 黎满香. 湖南地区猪源和鸡源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19(7): 4-8. [23] 李淑红,刘勇,孙明兰,等. 湘西北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犊牛腹泻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20, 48(12): 167-169. [24] 孙娜,陈强,程悦宁,等. 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分析[J]. 特产研究,2019, 41(2): 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