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林,成海钟,周玉珍,等. 朱顶红的研究进展[J] .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225-228. [2] 马慧,王琪,袁燕波,等. 朱顶红属植物种质资源及园林应用[J] . 世界林业研究,2012,25(4):28-33. [3] 刘希玮,李青春. 朱顶红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 .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26-28. [4] 赵光英,林明辉,陈冠铭,等. 三亚地区朱顶红盆栽园艺性状比较试验[J] . 广东农业科学,2011(19):54-56. [5] 张宁宁,邵和平,张琼,等. 24个朱顶红品种主要观赏性状的初步研究[J] . 天津农业科学,2015,21(9):128-131. [6] 金晨莺,张海珍,沈笑,等. 朱顶红促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与园林应用[J] .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72-75. [7] 鲁娇娇,关柏丽,刘树彬,等. 北方地区朱顶红促成栽培技术[J] . 园艺与种苗,2019,39(3):13-15. [8] 鲁娇娇,裴新辉,关柏丽,等. 北方地区朱顶红引种栽培及评价[J] . 辽宁农业科学,2019(2):24-28. [9] 娄晓鸣,吕文涛,周玉珍,等. 不同栽培设施对朱顶红生长的影响[J] . 北方园艺,2017(3):81-83. [10] 鲁娇娇,严瑞,何香杉,等. 朱顶红‘Red Lion’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体细胞胚发[J] . 生园艺学报,2016,43(12):2451-2460. [11] 鲁娇娇,张梦迪,孙红梅. 朱顶红花孔雀和黑天鹅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J]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20,51(4):488-493. [12] 于波,黄丽丽,朱玉,等. 朱顶红幼嫩花梗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高效植株再生[J] . 园艺学报,2020,47(1):1-6. [13] 于波,朱根发,孙映波,等. 朱顶红人工授粉结实与出苗研究[J] . 广东农业科学,2014(8):65-68. [14] 杨柳燕,李青竹,蔡友铭,等. 二十四个朱顶红品种观赏性状分析及杂交育种研究[J] . 北方园艺,2019,43(1):109-114. [15] 邹淑琼,吕文涛,娄晓鸣,等. 朱顶红在苏州地区的引种栽培[J] . 现代园艺,2017(10):46-48. [16] 李心,张永春,姜红红,等. 朱顶红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倍性鉴定[J] . 上海农业学报,2018,34(4):1-6. [17] 吕文涛,成海钟,周玉珍,等. 朱顶红人工授粉的结实率与出苗率研究初报[J] . 江苏农业科学,2010(1):185-187. [18] 石丰瑞,薛璟祺,穆鼎,等. 朱顶红17个品种杂交效率差异及其原因初探[J] . 园艺学报,2014,41(3):553-563. [19] 韩武章,杨尚庞. 漳州水仙花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 . 福建热作科技,2014,39(3):56-59. [20] 叶继波. 漳州水仙产业文化及发展[J] . 花木盆景,2019(12):9-13. [21] 陈燕贤. 漳州市出台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和产业发展实施意见[J] . 中国花卉园艺,2019(5):46-47. [22] 吴晓芳. 漳州市主打花卉的产销变化与对策研究[J] .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3):4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