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陆益龙. 乡村振兴中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3):48-56.
|
[2] |
魏后凯,刘长全.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经验与展望[J].中国农村经济,2019(2):2-18.
|
[3] |
魏虹,安晓宁.农业现代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J].调研世界,1999(11):3-5.
|
[4] |
谭爱花,李万明,谢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目标的构建[J].生态经济,2011(9):113-116,165.
|
[5] |
蒋永穆. 从“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J].红旗文稿,2020(5):30-32.
|
[6] |
蒋和平,黄德林.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综合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87-91.
|
[7] |
李丽纯. 基于灰色优势分析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与波动趋势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8):116-120.
|
[8] |
钟丽娜,李松柏.陕西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1):57-64.
|
[9] |
韩磊,王术坤,刘长全.中国农村发展进程及地区比较——基于2011~2017年中国农村发展指数的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9(7):2-20.
|
[10] |
张应武,欧阳子怡.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动态演进及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9,35(20):95-98.
|
[11] |
钟水映,李强谊,徐飞.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非均衡及动态演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7):145-152.
|
[12] |
李刚,李双元.青海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1):24-33.
|
[13] |
李立清,李明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经济学家,2007(1):45-50.
|
[14] |
袁久和,吴宇.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评价[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7(2):218-226.
|
[15] |
申丽娟,丁恩俊.关于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7(13):60-61.
|
[16] |
程绍铂,杨桂山,李大伟.长三角典型农业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分区研究——以江苏省兴化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4):149-152,157.
|
[17] |
祝志川,张国超,张君妍,等.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空间分布差异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9):386-391.
|
[18] |
王永华,马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J].江汉论坛,2018(2):30-35.
|
[19] |
王国敏,卢婷婷.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定量测评与实证分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13(6):64-74.
|
[20] |
HWANG C, YOON K.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 Berlin:Springer,1981.36.
|
[21] |
鲁春阳,文枫,张宏敏,等.基于改进TOPSIS法的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92-97.
|
[22] |
SHANNON C E.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J]. The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1948,27(3):379-423.
|
[23] |
刘杨,张敏,马远军. 基于熵权TOPSIS的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9,31(6):1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