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U J, KUANG W, ZHANG Z, et al.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patterns, and causes of land-use changes in China since the late 1980s[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4,24(2): 195-210. [2] STERLING S M, DUCHARNE A, POLCHER J.The impact of global land-cover change on the terrestrial water cycle[J].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13,3(4): 385-390. [3] ZHOU D, XU J, LIN Z.Conflict or coordination?Assessing land use multi-functionalization using production-living-ecology analysi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7,577: 136-147. [4] 白娥, 薛冰.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20, 44(5): 543-552. [5] 张亦汉, 刘小平, 陈广亮,等. 基于最大熵的CA模型及其城市扩张模拟[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3): 339-352. [6] 贺正思宇, 谢玲, 梁保平,等. 基于CA-Markov模型的漓江流域土地利用模拟研究[J]. 生态科学, 2020(39): 142-150. [7] 宁晓菊, 张丽君, 杨群涛,等. 1951年以来中国无霜期的变化趋势[J]. 地理学报, 2015, 70(11): 1811-1822. [8] 许玉凤, 陈洪升, 傅良同,等. 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与旅游发展的互动研究——以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 2019, 31(10): 130-137. [9] CHIU C C, CHÂTEAU P A, LIN H J, et al. Modeling the impacts of coastal land use changes on regional carbon balance in the Chiku coastal zone, Taiwan[J]. Land use policy, 2019,87: 104079. [10] 钟金铃. 张家界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特征与驱动力研究[D].湖南吉首:吉首大学,2019. [11] 黄山市统计局. 2019年黄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tjcn.org/tjgb/12ah/36284.html,2020-04-09. [12] 黄山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9年黄山市统计年鉴[M].安徽黄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黄山书社,2019. [13] 付建新,曹广超,郭文炯. 1980—2018年祁连山南坡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J].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8):2699-2709. [14] 张冉, 王义民, 畅建霞,等. 基于水资源分区的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J].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2): 274-287. [15] 马亚鑫, 丛辉, 周维博,等. 西安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 32(4): 186-192. [16] 张宏锋, 袁素芬. 东江流域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空间格局评价[J]. 生态学报, 2016, 36(24): 8120-8127. [17] 张晨星, 徐晶晶, 温静,等. 基于CA-Markov模型和MCE约束的白洋淀流域景观动态研究[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 38(4): 1-14. [18] 孙姝博, 孙虎, 徐崟尧,等. 运城黄河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J]. 水生态学杂志, 42(1): 1-15. [19] 蔡婉莹. 成都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2019. [20] 华雪莹. 全域旅游导向下黔东南地区旅游型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D].江苏苏州:苏州科技大学, 2019. [21] 闫静, 李林峰. 典型驱动模式下就地城镇化的开发路径——基于海南全域旅游开发视角[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48(11): 32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