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迈克尔·波特. 国家竞争优势 [M]. 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2. [2] 沈桂龙. 美国创新体系: 基本框架、主要特征与经验启示[J].社会科学,2015(8):3-13. [3] 李强, 余吉安. 日韩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及我国的启示[J]. 科学管理研究,2017,35(3):114-116. [4] 汪胡根, 刘俊伶. 借鉴德国经验建设中国国家创新体系[J]. 宏观经济管理. 2018(8):79-85,92. [5] 杜德斌. 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路径[J]. 科学发展, 2015,74(1):93-97. [6] 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M]. 孔伟艳, 译. 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8. [7] 王家庭. 科技创新、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30省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12,34(11):49-54. [8] JAFFE A B.Technological opportunity and spillovers of R&D: Evidence from firm's patents,profits and market value[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76(5): 984-1001. [9] GRILICHES Z.Issues in assessing the contribution of R&D to productivity growth[J].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9,10(1): 92-116. [10] GROSSMAN G M, HELPMAN E.全球经济中的创新与增长[M]. 何帆, 牛勇平,唐迪, 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1] 曹勇, 秦以旭.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变动实证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3):164-169. [12] 程叶青, 王哲野, 马靖. 中国区域创新的时空动态分析[J]. 地理学报, 2014,69(12):1779-1789. [13] 周锐波, 刘叶子, 杨卓文. 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时空演化及溢出效应[J]. 经济地理,2019,39(4):85-92. [14] 方创琳, 马海涛, 王振波,等. 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J]. 地理学报,2014,69(4):459-473. [15] 吴晓彤. 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8. [16] 何舜辉, 杜德斌, 焦美琪,等.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2017,37(7):1014-1022. [17] 易高峰, 刘成. 江苏省城市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 经济地理,2018,38(10):155-162. [18] 陈依曼, 李立勋, 符天蓝. 中国城市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基于GWR模型的实证[J]. 热带地理,2020,40(2):323-334. [19] 程华, 廖中举, 戴娟兰. 中国区域环境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 经济地理,2011,31(6):985-991. [20] 徐灵通, 范宪伟, 谢恒. 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关系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8):94-95. [21] 李新安. 区域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驱动作用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2020(2):65-74. [22] 刘跃,卜曲,彭春香. 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3):1-4,39. [23] 马双, 曾刚.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知识溢出和产学研合作——展的知识生产函数方法[J]. 人文地理,2016,31(1):116-123. [24] 廖博, 任菲. 创新、创新溢出与经济增长——基于空间计量和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45-53. [25] 柳卸林, 高太山.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3. [26] ANSELIN L, FLORAX R J G M. Small sample properties of tests for spatial dependence in regression models: Some further results [A]. LUC A, RAYMOND J G M. FLORA X.New directions in spatial econometrics[M]. Berlin: Springer, 1995. [27] 贺三维, 邵玺. 京津冀地区人口—经济—经济城镇化空间集聚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经济地理, 2018, 38(1):95-102. [28] ANSELIN L.Spatial econometrics:Methods and models[M].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88. [29] 王雪瑞,葛斌华.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效应研究——基于SLM、SEM模型的实证[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4):68-71,96. [30] 焦敬娟, 王姣娥, 程珂.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演化及其空间溢出效应[J]. 经济地理,2017,37(9):11-18. [31] [荷兰]J·保罗·埃尔霍斯特荷兰]J·保罗·埃尔霍斯特.空间计量经济学[M]. 肖光恩,译.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5. [32] JAMES L S, KELLEY R P.Introduction to Spatial Econometrics[M]. Florida:CRC Press,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