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UNDER S, WERTZ-KANOUNNIKOFF S.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A new way of conserving biodiversity in forests[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forestry, 2009, 28(3):576-596. [2] 蒋毓琪, 陈珂. 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综述[J]. 生态经济(中文版), 2016, 32(4):175-180. [3] HECKEN G V, BASTIAENSEN J.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Justified or not?A political view[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2010, 13(8):785-792. [4] 曾明华. 关于机会成本的几点认识[J].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3):68-71. [5] 李晓光, 苗鸿, 郑华, 等. 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J]. 生态学报, 2009,29(8):4431-4440. [6] WÜNSCHER T, ENGEL S, WUNDER S. Spatial targeting of 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A tool for boosting conservation benefit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8, 65(4):822-833. [7] 唐萍萍, 胡仪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地生态补偿计量模型构建[J]. 统计与决策,2015(16):42-45. [8] 李屹峰, 罗玉珠, 郑华, 等. 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补偿标准[J]. 生态学报, 2013(3):101-107. [9] 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1997,387:253-260. [10] 刘春腊, 刘卫东, 徐美. 基于生态价值当量的中国省域生态补偿额度研究[J]. 资源科学, 2014(1):150-157. [11] 高振斌, 王小莉, 苏婧, 等.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东江流域生态补偿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8(6):86-93. [12] 谢高地, 张彩霞, 张雷明, 等. 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J]. 自然资源学报, 2015(8):1243-1254. [13] 杨爱平, 杨和焰. 国家治理视野下省际流域生态补偿新思路——以皖、浙两省的新安江流域为例[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3):9-15. [14] 严厚福.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合理构建[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40-47. [15] 李坦, 范玉楼.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模型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0(6):71-77. [16] 聂伟平, 陈东风. 新安江流域(第二轮)生态补偿试点进展及机制完善探索[J]. 环境保护,2017(7):19-23. [17] 李怀恩, 谢元博, 史淑娟, 等. 基于防护成本法的水源区生态补偿量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5):161-164. [18] 李金昌. 价值核算是环境核算的关键[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3):13-19. [19] 赵海燕. 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9. [20] 张婷婷. 安徽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J]. 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9,4(11):49-53. [21] 谢高地, 甄霖, 鲁春霞, 等. 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J]. 自然资源学报,2008,23(5):911-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