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学,石岚,谷新波.1960—2017年额济纳胡杨林观赏期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9,13(5):94-99. [2] 李莉,李燃,赵翌晨,等.天津市典型区域水生环境功能区划生态功能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20,45(5):123-127. [3] 易慧琳,王刚,杨文丽,等.广州市老城区夏季室外园林空间人体舒适度评价[J].热带农业科学,2020,40(1):97-102. [4] 曾维华,杨月梅,陈荣昌,等.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环境, 2007,17(6):27-31. [5] 张军民. 伊犁河流域气候资源特点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J].干旱气象,2006,24(2):1-4. [6] 龙亚萍,李立华.四川省山地旅游气候资源评价[J].山地学报,2018,36(1):116-124. [7] 马兴祥,薛生梁,张杰,等.祁连山东部气候资源对林草恢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177-180. [8] 蔡贤,杜晓初.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鄂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估[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2(3):233-239,246. [9] 潘开文,刘朝禄,刘照光,等.四川瓦屋山地区气候资源特点利用与对策[J].2000,18(2):122-128. [10] 刘幸运,张天宇,武哲宇,等.重庆巫山旅游气候资源评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5):86-94. [11] 范业正,郭来喜.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1998,13(4):304-311. [12] 马丽君,孙根年,马彦如,等.50年来北京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0):161-166. [13] 任健美,牛俊杰,胡彩虹,等.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J].地理研究,2004,23(6):856-862. [14] GB/T 27963—2011,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S]. [15] 柳文光,张保,成鹏,等.气候变暖背景下乌鲁木齐市四季变化特征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快报,2019,8(6):669-674. [16] 周明圆,刘君龙,许继军,等.近48a长江源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474-480. [17] 丁一汇,李霄,李巧萍.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地面风速变化研究进展[J].应用气象学报,2020,31(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