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树安. 作物栽培学各论[M].1994.181-191. [2] 卢庆善. 高粱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89-190. [3] 申晓慧. 种植密度对矮秆高粱品种绥杂7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中国种业,2016(2):51-53. [4] 刘贵锋,白文斌,赵建武,等.旱地不同种植密度对中晚熟矮秆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2,2(5):32-35. [5] 李世忠,谢应忠,徐坤.国内外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的研究进展[J].中国种业,2005(7):17-19. [6] 韩建国,毛培胜.牧草种子生产的地域性[A].洪绂曾,任继周.草业与西部大开发[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0-36. [7] 韩建国. 实用牧草种子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 [8] 房丽宁,曲洪福.施肥及生长调节剂对高羊茅种子产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0,8(3):164-170. [9] 呼瑞梅,崔凤娟,王振国.不同施氮量种植密度及灌水时期对高粱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4):62-63. [10] 李士敏,郑明强,陈敏.有机高粱不同种植方式及密度试验[J].贵州农业科学,2006(5):84-85. [11] 宁海龙. 田统试验与统计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12] 余建英. 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3] 刘天朋,丁国祥,汪小楷,等.种植密度对杂交糯高粱群体库源关系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6(1):144-148. [14] 牟芝兰. 种植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大力士高粱的影响[J].四川草原,2004(3):27-28. [15] 丁国祥,赵甘霖,刘天朋,等.种植密度对高粱国窖红1号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种业,2010(2):43-44. [16] 张华文,刘宾,王海莲, 等.种植密度对高粱产量和桃蛀螟危害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6,48(2):49-52. [17] 王海莲,刘宾,张华文,等.不同种植密度对甜高粱杂交种生物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4,46(7):62-65. [18] 张华文,秦岭,杨延兵,等.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甜高粱生物性状与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7):13-15,18. [19] 詹鹏杰,平俊爱,楚建强, 等.不同种植环境和密度对机械化栽培高粱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9,47(10):1783-1788,1814. [20] 史红梅,宋旭东,李爱军,等.高粱产业化生产如何与现代农业机械相结合[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4):307-309,3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