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沈费伟.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流派:兴起背景、经典案例与经验启示[J]. 理论月刊,2019(5):142-148. [2] 王如才, 李德恩. 乡村教育运动的历史回顾与前瞻[J]. 山东教育科研,1997(4):72-74. [3] 何建华, 于建嵘. 近二十年来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研究综述[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3):32-39. [4] 王景新. 乡村建设的历史类型、现实模式和未来发展[J]. 中国农村观察,2006(3):46-53. [5] 郭晗潇. 近代以来我国乡村建设的路径选择[J]. 社会建设,2019,6(1):84-89. [6] 邢成举, 罗重谱. 乡村振兴:历史源流、当下讨论与实施路径——基于相关文献的综述[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5):8-17. [7] 肖唐镖. 乡村建设:概念分析与新近研究[J]. 求实,2004(1):88-91. [8] 赵之枫. 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构想[J]. 生态经济,2001(5):50-52. [9] 舒帮荣, 李永乐, 陈利洪, 等.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模式再审视:基于产权让渡与市场化的视角[J]. 中国土地科学,2018,32(7):22-28. [10] 李昌麒,许明月,卢代富,等. 农村法治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J]. 现代法学,2001(2):26-34. [11] 仇保兴. 生态文明时代乡村建设的基本对策[J]. 城市规划,2008(4):9-21. [12] 肖笃宁,高峻. 农村景观规划与生态建设[J]. 农村生态环境,2001(4):48-51. [13] 方李莉. 论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艺术人类学视角[J]. 民族艺术,2018(1):17-28. [14] 龙拥军, 杨庆媛.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困境分析[J]. 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0):209-213. [15] 郭焕成,韩非.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597-1605. [16] 黄细嘉,赵晓迪. 旅游型乡村建设要素与乡村振兴战略要义[J]. 旅游学刊,2018,33(7):5-6. [17]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18] 黄翔,柯丹. 论发展旅游业对全面推进城市化的作用[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25-228. [19] 单卓然,黄亚平. “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目标内容、规划策略及认知误区解析[J]. 城市规划学刊,2013(2):16-22. [20] 房士林. “三农”问题与农村旅游开发的互动性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37-39. [21] 邵琪伟.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J]. 求是,2007(1):42-44. [22] 罗明义. 发展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经济问题探索,2006(10):4-7. [23] 银元,李晓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5):182-186. [24] 刁宗广. 中国乡村休闲旅游的兴起、发展和建设刍议[J]. 中国农村经济,2006(11):63-67. [25] 席建超,王首琨,张瑞英. 旅游乡村聚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与优化——河北野三坡旅游区苟各庄村的案例实证[J].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3):425-435. [26] 麻学锋, 杨雪, 李志龙. 张家界旅游企业空间成长对城镇空间形态的影响[J]. 地理研究,2019,38(8):1965-1978. [27] 蒙睿,刘嘉纬,杨春宇. 乡村旅游发展与西部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初探[J]. 人文地理,2002(2):47-50. [28] 王兆峰,余含. 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耦合发展研究[J]. 经济地理,2012,32(7):165-171. [29] 高楠, 马耀峰, 李天顺, 等. 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 旅游学刊,2013,28(1):62-68. [30] 李志龙.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机制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凤凰县为例[J]. 地理研究,2019,38(3):643-654. [31] 李庆雷,马继刚,杨帆. 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及实现路径探讨[J]. 乡镇经济,2007(10):15-18. [32] 谢莉, 刘昭云. 乡村旅游·客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79-5781. [33] 宋瑛. 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08(4):107-111. [34] 保继刚, 苏晓波. 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J]. 地理学报,2004(3):427-436. [35] 高文智, 陈健, 韩福丽, 等. 黑龙江省共享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及其策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J]. 林业经济,2018,40(12):60-63. [36] 吴理财,吴孔凡. 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5-22. [37] 董菁,毛艳飞,张良.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研究[J]. 农业经济,2018(9):50-52. [38] 刘灏, 张宏杰.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机制及路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4):14-17,27. [39] 黄震方,陆林,苏勤, 等.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 地理研究,2015,34(8):1409-1421. [40] 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等. 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 地理研究,2019,38(1):102-118. [41] 郑耀星, 曾祥辉. 福建省乡村智慧旅游发展创新策略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9):1138-1141. [42] 陈宇,陈书琳. 基于耦合共生理论的田园综合体规划模式建构[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12):7-12. [43] 翁一峰. 苏南乡村人地空间组织与模式探究——以产权关系为视角[J]. 城市规划学刊,2014(6):30-37. [44] 陈天富. 美丽乡村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J]. 经济地理,2017,37(11):236-240. [45] 李莺莉,王灿. 新型城镇化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探讨[J]. 农业经济问题,2015,36(6):29-34. [46] 廖光萍. 基于乡村旅游的阿坝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9):199-205. [47] 邓谋优. 我国乡村旅游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思考[J]. 农业经济,2017(4):38-40. [48] 魏卫, 黄杜佳. 低碳乡村旅游驱动“美丽乡村”建设[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5,14(4):438-444. [49] 董丽,范悦. 低影响开发理念在乡村旅游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建筑学报,2014(S1):70-73. [50] 黄震方, 黄睿. 城镇化与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研究:学术争鸣与研究方向[J]. 地理研究,2018,37(2):233-249. [51] 王敏. 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3(4):102-103. [52] 尹振华. 开发我国乡村旅游的新思路[J]. 旅游学刊,2004(5):40-44. [53] 刘沛林.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地理研究,2015,34(7):1205-1212. [54] 王红宝, 杨建朝, 李美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田园综合体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机制研究[J]. 农业经济,2019(10):24-26. [55] 杨梅, 陆志勇, 张兆福. 传统村落旅游利益分配U型关系研究[J]. 重庆社会科学,2018(6):76-88. [56] 周智, 黄英, 黄娟. 基于居民感知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云南大理古城周边地区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2015(5):112-118. [57] 叶强, 钟炽兴. 乡建,我们准备好了吗——乡村建设系统理论框架研究[J]. 地理研究,2017,36(10):1843-1858. [58] 高源. 发展乡村旅游对乡村治理的影响探析[N]. 中国旅游报,2018-03-20. [59] 陈玉福, 孙虎, 刘彦随. 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J]. 地理学报,2010,65(6):727-735. [60] 宋凡金, 王爱忠, 王东强. 统筹城乡发展中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空心化治理[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5):755-759. [61] 徐虹, 王彩彩. 乡村振兴战略下对精准扶贫的再思考[J]. 农村经济,2018(3):11-17. [62] 张琰飞, 朱海英, 魏昕伊. 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中的“反公地悲剧”治理多案例分析[J]. 农村经济,2020(7):70-77. [63] 刘长江.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以四川革命老区D市为例[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1):20-39. [64] 刘彦随.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地理学报,2018,73(4):637-650. [65] 刘彦随, 严镔, 王艳飞. 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转型对策[J]. 经济地理,2016,36(7):1-8. [66] 孙九霞, 黄凯洁, 王学基. 基于地方实践的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与案例[J]. 旅游学刊,2020,35(3):39-49. [67] 王瑛. 城乡统筹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政府作为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11,27(2):33-36. [68] 张瑾. 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2014(6):8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