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锋,张芳,林翔燕,等. 长三角“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的耦合协调性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8,37(4):45-52. [2] 丛海彬,邹德玲,刘程军.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时空格局分析——来自中国285个地级市的实际考察[J]. 经济地理,2017,37(7):46-55. [3] 王庆喜,钱遂,庞尧. 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演变——效率分析视角[J]. 地理科学,2017,37(1):92-101. [4] 张宁. 唐山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升级互动关系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11):282-287. [5] 文先明,王策,熊鹰,等.湖南省新型城镇化与金融支持的耦合协调发展[J]. 经济地理,2019,39(7):97-105. [6] 韩欢. 产城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的路径与效应——以新鄞州为例[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9(5):24-29. [7] 史宝娟,邓英杰. 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产城融合生态化动态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生态经济,2017,33(10):122-125. [8] 王霞,苏林,郭兵,等. 基于因子聚类分析的高新区产城融合测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6):27-29. [9] 黄桦,张文霞,崔亚妮. 转型升级背景下开发区产城融合的评价及对策——以山西为例[J]. 经济问题,2018(11):110-114. [10] OKAMOTO N.Spatial and institutional urbanisation in China[J]. Asia-pacifc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19(3):863-886. [11] 陈万旭,李江风. 长江中游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和城镇化之间的空间关系[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5):1036-1048. [12] 孔雪松,谢世姣,朱思阳,等. 湖北省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的时空分异与动态耦合分析[J]. 经济地理,2019,39(4):94-100. [13] 丁浩,郑皓.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我国城镇化内部协同发展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6,30(8):79-85. [14] 谢呈阳,胡汉辉,周海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与作用路径[J]. 财经研究,2016,42(1):72-82. [15] 何立春. 产城融合发展的战略框架及优化路径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2015(6):123-127. [16] 李文彬,陈浩. 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 城市规划学刊,2012(S1):99-103. [17] 杨晓锋,赵宏中. 教育不平等、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后劲——包容性增长理论视角[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6):71-79. [18] 沈晓梅,姜明栋. 基于熵值法的江苏省“强富美高”评价体系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8,32(6):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