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晓秋,葛家麒,刘长海.组合预测方法在黑龙江垦区大豆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37(24):27-32. [2] 韩文革,葛家麒,于晓秋,等.多目标预测模型在黑龙江垦区大豆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39(13):51-55. [3] 商磊,赵军,韩晓增,等.基于田间试验的数学模型预测大豆产量初探[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167-171. [4] 张启祥,张笑.影响夏大豆生育期的气象因子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15):135,154. [5] 王萍,那济海,朱海霞,等.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结构与影响产量的气象因子分析[J].气象科技,2008(4):449-452. [6] 于晓秋. 九三地区大豆产量模型和气象因子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3(1):26-27. [7] 姜丽霞,李帅,李秀芬,等.黑龙江省近三十年气候变化对大豆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11,30(6):921-926. [8] 赵秀兰,侯英雨.巴西大豆产量变化趋势与展望[J].农业展望,2010,6(7):33-35. [9] 郑昌玲,王建林,宋迎波,等.巴西大豆产量预报方法研究[J].大豆科学,2010,29(3):420-423. [10] 郑昌玲,宋迎波,张艳红,等.2016年秋收作物生长季农业气象条件评价[J].中国农业气象,2017,38(3):196-200. [11] 王秋京,马国忠,李宇光,等.黑龙江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5):823-827. [12] 温丹苹,李静,何朋飞.黑龙江省农业气象灾害与大豆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7,26(4):56-62. [13] 朱海霞,李东明,王铭,等.基于积分回归法黑龙江省作物产量动态预报研究[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8,34(3):86-92. [14] 李长军,李秀珍,石军,等.日照市玉米产量的预测模型构建[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5):101-103. [15] 殷瑞锋,徐雪高,张振,等.“十三五”以来中国大豆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J].农业展望,2018,14(12):4-10. [16] 石慧,王思明.大豆在中国的历史变迁及其动因探究[J].农业考古,2019(3):32-39. [17] 张岩. 中国大豆发展现状分析[J].天津农林科技,2018(6):39-41. [18] 薛志丹.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结构优化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9. [19] 王禹. 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20] 潘晓卉.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布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9. [21] 王曙光. 农垦体系与中国大豆产业发展战略:国家农业安全视角[J].新疆农垦经济,2018(12):1-5,16. [22] 杨树果. 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大豆产业经济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23] 喻翠玲.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大豆产业:价格、供给与贸易[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24] 原梓涵,邵娜.大豆振兴计划实施背景下中国大豆市场分析及未来展望[J].农业展望,2019,15(6):4-9. [25] 胡忆雨,朱颖璇,杨雨豪,等.1951—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11):183-196. [26] 许世卫. 农业信息分析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7] 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www.moa.gov.cn/nybgb/2019/02019 03/201905/t20190525_6315395.htm,2019-03-20. [28] 陈锡文, 韩俊. 农业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29] 王红蕾.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振兴发展路径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10):103-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