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远皓,王春乙,张雪芬.作物低温冷害指标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2008,36(3):310-317. [2] 苏永秀,李政,孙涵.基于GIS的广西甘蔗种植气候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3):252-255,259. [3] 刘伟昌,张雪芬,余卫东,等.水稻高温热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32(1):33-38. [4] 王连喜,李欣,陈怀亮,等.GIS技术在中国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361-364. [5] 刘晶淼,丁裕国,张文宗,等.农业气候资源与灾害评估及其区划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2. [6] 姜晓清,周丽,范君,等.气候变化对宜宾市主要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7):241-245. [7] 舒守娟,王元,熊安元.中国区域地理、地形因子对降水分布影响的估算和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07,50(6):1703-1712. [8] 李伟,李庆祥,江志红.用Kriging方法对中国历史气温数据插值可行性讨论[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2):246-252. [9] 亢翠霞,李梧森,赵建林.石家庄市农业资源区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4):10-13. [10] 孙俊,李剑萍.气候变化与宁夏西吉马铃薯种植农业气候区划[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462-12464. [11] 李华,颜雨,宋华红,等.甘肃省气候区划及酿酒葡萄品种区划指标[J].科技导报,2010,28(7):68-72. [12] 王连喜,陈怀亮,李琪,等.农业气候区划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气象,2010,31(2):277-281. [13] 蒋宗孝,王岩,伍毓柏,等.三明市第3次农业气候区划概况[J].气象科技,2004,32(Z1):73-76. [14] 薛生梁,刘明春,张惠玲.河西走廊玉米生态气候分析与适生种植气候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03,24(2):12-16. [15] 陈剑雄,吴新昌,吴朝霞,等.气候变化对徽成盆地冬小麦生育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6,29(6):1465-1469. [16] 高燕军,韩荣青,赵明华,等.近50年来山东省农业热量资源时空变化分析[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7,34(2):10-19. [17] 覃志豪,唐华俊,李文娟,等.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5):1-7. [18] 周广胜.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研究展望[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5,38(1):80-94. [19] 赵晨钢. 当前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障碍及应对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5):7-9. [20] 李洁,晋凡生,张冬梅,等.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J].农学学报,2016,6(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