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以忠,陈庆富. 荞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种子, 2004, 23(3): 39-42. [2] 陈庆富. 荞麦生产状况及新类型栽培荞麦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6(3): 1-7, 131. [3] 李双红, 张礼秀, 杨莹, 等. 荞麦营养及其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 2015, 61(7): 57-60. [4] 任长忠, 赵刚. 中国荞麦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5] 赵钢, 唐宇. 中国的荞麦资源及其药用价值[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1,20(2): 31-32. [6]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7] ZHANG W M, MA J H, KUN Y C, et al.Evaluation of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otal flavonoids from tartary buckwheat[J]. Med Plants Res, 2012, 6(8): 1461-1467. [8] 姜涛, 孔令聪, 王光宇, 等. 安徽省苦荞麦种质资源引种观察及鉴定[J]. 农学学报, 2013, 3(7): 8-10. [9] 王晋雄. 96份荞麦种质SSR遗传多样性分析[D]. 太原:山西大学, 2015. [10] 田秀红,刘鑫峰, 闫峰, 等. 苦荞麦的药理作用与食疗[J]. 农产品加工, 2008 (8): 31-33. [11] 周达. 苦荞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黄酮含量变异分析[D]. 陕西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12] 胡鞒缤, 姚瑛瑛, 李艳琴, 等. 荞麦植株各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与比较[J]. 食品与药品, 2013, 15(6): 394-396. [13] 杨玉霞, 吴卫, 郑有良, 等. 荞麦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的日变化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1, 27(5): 385-387. [14] 赵玉平, 肖春玲. 苦荞麦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分析[J]. 食品科学, 2004, 25(10 ): 264-266. [15] 李月, 宋志新, 胡文强, 等. 不同品种荞麦蛋白质和黄酮含量与环境的相关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5): 79-82. [16] 刘三才, 李为喜, 刘方, 等. 苦荞麦种质资源总黄酮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与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7, 8(3): 317-320. [17] 邓琳琼. 普通荞麦杂种优势研究[D]. 贵阳: 贵州师范大学, 2011. [18] 邵美红, 林兵, 孙加焱, 等. 不同品种苦荞麦不同器官总黄酮含量的比较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1, 20(1): 86-87. [19] 张怀珠, 郭玉蓉, 牛黎莉, 等. 荞麦不同生长期黄酮含量的动态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6(8): 71-73. [20] 詹寿发, 陈晔, 彭琴, 等. 九江地区3种荞麦黄酮含量的测定与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09(6): 349-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