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银贵,袁春,周伟,等. 中国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省域差异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2008,22(2):17-22. [2] 赵晓丽,张增祥,汪潇,等. 中国近30a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3):1-11. [3] 邵晓梅,杨勤业,张洪业. 山东省耕地变化趋势及驱动力研究[J]. 地理研究,2001,20(3):298-306. [4] 许月卿,李秀彬. 河北省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J]. 资源科学,2001,23(5):28-32. [5] 张红侠. 张掖绿洲耕地资源时空变化与驱动要素研究[D]. 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4. [6] 阿不力提甫·吾甫尔,吐尔逊·哈斯木. 1999—2012年若羌绿洲耕地变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2):257-259. [7] 杨依天,郑度,张雪芹,等. 1980—2010年和田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空间耦合及其环境效应[J]. 地理学报,2013,68(6):813-824. [8] 王秀兰,包玉海.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J]. 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 81-87. [9] 贾珍珍,巩杰,张影. 近35a来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化-荒漠化时空变化[J]. 干旱区研究,2016,33(6):1294-1302. [10] 王娟,徐华君. 基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若羌县农业发展变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6):10788-10789,10806. [11] 王海英,邢燕江,于瑞波. 铁干里克地区发展红枣种植业的气候条件分析[J]. 新疆农垦科技,2010(6):59-60. [12] 史彦江,宋锋惠. 红枣在新疆的发展前景及对策[J]. 新疆农业科学,2005,42(6):418-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