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庄瑞林. 中国油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 许光耀,冯苏珍.德化县油茶种植的气候条件分析[J].林业与技术,2015,33(3):158-159. [3] 李青建,王勃,江声荣,等.平塘县种植油茶的气候条件及主要气象灾害[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337. [4] 彭嘉栋,蒋元华,廖玉芳,等.气象因子对湖南油茶产量的影响及其产量模型构建[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6,32(3):89-94. [5] 左继林,徐林初,李江,等.赣无1油茶优良无性系经济性状与气象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 30(7):43-69. [6] 乔迺妮,吴超广,樊红科.常德丘陵地区湘林22号油茶生长及果实经济性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5):120-123. [7] 吴明作,王翠云,陈景玲,等.河南省油茶气候适宜性研究[J].河南科学,2007,25(2):251-254. [8] 刘永裕,刘梅,米浦强,等.红花大果油茶种植气候区划——GIS技术在柳州红花大果油茶种植气候区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818-11820. [9] 胡超,于静,王瑞文.基于GIS的湖北省油茶良种基地空间布局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3,38(4):21-27. [10] 余会康,郭建平.气候变化对福建省普通油茶含油率影响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5,32(1):87-94. [11] 余会康. 闽东油茶产量及含油率与气候条件分析[J].贵州气象,2014,38(6):7-12. [12] 曹俊仪,韦祖明,黄小枝.气候条件对油茶籽含油量、出油率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1984(4):36-38. [13] 魏风英.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