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志刚.书写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N].贵州日报,2019-04-01(001). [2] 崔万田,何春.城镇化的农村减贫效应: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18(4):89-102. [3] 张凤华,叶初升.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减贫——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1(12):14-21. [4] 丁建军. 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长益贫性与空间差异演变——基于2000—2011年县域数据的实证分析[J].地理研究,2014,33(05):948-960. [5] 丁建军,周书应.武陵山片区城镇化减贫效应的空间异质性——基于SDE与GWR的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8(2):78-83. [6] 谭昶,吴海涛,黄大湖.产业结构、空间溢出与农村减贫[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17,163. [7] 郭远智,周扬,刘彦随.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的空间耦合协调分析[J].经济经纬,2019,36(1):1-9. [8] 潘东阳,洪名勇.县域减贫效率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基于贵州省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1):101-108. [9] 韩佳丽,王志章,王汉杰.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连片特困地区的经验分析[J].人口学刊,2018,40(5):100-113. [10] 刘艳华,徐勇.中国农村多维贫困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J].地理学报,2015,70(6):993-1007. [11] 刘淑萍,辛冲冲,周全林.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支出区域差异的实证考察——基于泰尔指数测算及分解分析[J].财经论丛,2019(3):31-41. [12] 陈培阳,朱喜钢.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化及动力机制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8):1252-1257,1282. [13] 方文婷,滕堂伟,陈志强.福建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化分析[J].人文地理,2017,32(2):103-110,136. [14] 朱喜安,魏国栋.熵值法中无量纲化方法优良标准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5(2):12-15. [15] 王永明,王美霞,吴殿廷,等.贵州省乡村贫困空间格局与形成机制分析[J].地理科学,2017,37(2):217-227. [16] 左停,赵梦媛,金菁.路径、机理与创新:社会保障促进精准扶贫的政策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12. [17] 程名望,张帅,史清华.农户贫困及其决定因素——基于精准扶贫视角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8,15(1):135-146,159-160. [18] 陈银娥,张德伟.县域金融发展与多维贫困减缓——基于湖南省51个贫困县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39(2):109-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