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静. 湖北省油菜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
[2] |
刘小林. 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北省油菜生产影响因素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12):15-16.
|
[3] |
李秀萍,杜德志,张冬晓,等.国家春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10年研究进展[J].中国种业,2012(12):55-56.
|
[4] |
张毅. 我国冬油菜区域试验品种的高产稳产和适应性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8,40(3):54-61.
|
[5] |
胡海珍,卢华平.甘蓝型油菜数量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9):6195-6197.
|
[6] |
张培竹,彭少丹,马忠琴,等.云南小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甘肃农业科技,2009(8):12-15.
|
[7] |
张振兰,李永红,郑磊,等.黄淮区试试验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7):51-55.
|
[8] |
李宏军,杨鸿,朱传霞,等.湖南省油菜品种农艺性状分析[J].作物杂志,2015(3):41-44.
|
[9] |
胡学聪,刘道敏.冬油菜区试品种性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2):28-30.
|
[10] |
吴桂仙,杨腊梅,曾林,等.不同品种和密度对山地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56-59.
|
[11] |
宋稀,刘凤兰,郑普英,等.高密度种植专用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9):1800-1806.
|
[12] |
张芳,赵永国,谷铁城,等.2001-2010年国家审定冬油菜品种的产量与主要性状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34(3):239-244.
|
[13] |
SONG X,LIU F L,ZHENG P Y,et al.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of rapeseed(Brassica napus L.) for high-density planting[J].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2010, 43(9):1800-1806.
|
[14] |
郭修远,赖玉嫦,段宁,等.不同甘蓝型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4,41(8):39-42.
|
[15] |
崔嘉成. 杂交油菜优异亲本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
[16] |
赵倩,姜鸿明,孙美芝,等.山东省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7):42-45.
|
[17] |
盖钧镒. 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