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樊荣. 基于GB/T21714.2的雷击风险评估软件设计及参数探讨[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 [2] 扈海波,李京校,潘进军.北京地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应用[J].气象,2012,38(8):1000-1007. [3] 甘庆辉,许薇,汤强.电气-几何模型在雷击风险评估中计算Cd值的应用[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0,26(1):69-71. [4] 王芳,张卫斌,肖稳安.雷暴路径在雷击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初探[A]//中国气象学会.第28届中国气象年会论文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 [5] 李京校,扈海波,樊荣,等.雷电监测预警对雷击风险评估的影响分析[J].气象科学,2013,33(6):678-684. [6] 陈家宏,赵淳,王剑,等.基于直接获取雷击参数的输电线路雷击风险优化评估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5,41(1):14-20. [7] 刘彤,闫天池.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2):90-95. [8] 金磊,明发源.责任重于泰山-减灾科学管理指南[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62-80. [9] 陈云峰,高歌.今年我国气象灾害损失的初步分析[J].气象,2010,36(2):76-80. [10] 郭进修,李泽椿.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J].灾害学,2005,20(4):106-110. [11] 王学良,余田野,朱传林,等.我国中部五省雷暴日时空分布特征[J].热带地理,2013,33(1):13-20. |